寒冬抗联医院断缺粮月余,他们饿得已没力找食,生死际军长送来粮,在历史的长河中,1936年的寒冬里,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在黑龙江的方正县悄然上演。
那是一所位于山间的抗联医院,医疗条件极其艰苦,药品短缺,粮食短缺,伤员们生死未卜。
那时,罗显城医生和吴医生两位仁医,承担起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在无药无粮的绝境中,坚守岗位,保护伤员的生命,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他们面临了哪些艰难选择?时间回到1936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天地一片苍茫。
在黑龙江的方正县深山之中,一所抗联第三军的临时医院里,情况堪忧。
医院里的伤员大多是战场上重伤的战士,他们的生命正悬在一线。
罗显城医生和吴医生是这所医院的主力。
这两位医生面对的不仅是医疗设备的短缺,更严峻的是,连最基础的药品也所剩无几。
医院里,伤员们的呼吸越来越微弱,生命的灯火似乎随时都可能熄灭。
罗显城医生只能用开水和一些山野间能找到的老鸹眼草来熬制膏药,试图缓解伤员的痛苦。
更让人心焦的是,粮食也告急了。
医院里仅存的十二斤高粱米已经所剩无几。
两位医生几乎放弃了自己的口粮,只能时不时地嚼些冻蘑菇和桦树皮来充饥。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一天都像是在和死神赛跑。
就在众人对未来感到绝望的时候,赵尚志军长冒着大雪来到了医院。
他深知医院的困境,但他更清楚,如果连希望都放弃了,那么剩下的将只有死亡。
赵军长的到来,给了伤员和医生们一线生机。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看每一个伤员,那眼神中充满了责任感和不舍。
在确定了医院的状况后,赵尚志军长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他亲自带队出去寻找粮食和药品。
在临走之前,他对罗显城医生说:“老罗,现在能依靠的只有你了。
你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一定要保住这些战友的生命。
”这番话重重地落在罗医生的心头,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句嘱托,更是一种信任的重托。
赵尚志军长和他的队伍踏上了寻找资源的征途。
而留下的罗显城和吴医生,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
他们不仅要继续照顾伤员,还要处理所有的后勤工作。
白天,他们到山上采集药材,晚上则轮流守夜,照顾伤员。
尽管身体透支,但两位医生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伤员。
日子一天天过去,医院的存粮终于到了尽头。
伤员们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十五天过去了,赵尚志军长他们还没有任何消息。
这段时间,罗显城和吴医生每天都在为食物和药品发愁,他们知道,如果再没有外援,医院里的所有人都将面临生命的极大威胁。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绝望之际,一天黄昏,罗显城在岩石旁熬药,心中千回百转,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吴医生在一旁焦急地呼唤着他,但罗显城仿佛陷入了沉思。
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丝灵光,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这时,远处传来了嘈杂的声音,原来是赵尚志军长带着人马返回了!他们不仅带来了急需的药品,还有足够的粮食。
看到这一幕,罗显城和吴医生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赵军长眼含热泪,紧紧地抱了抱罗医生,只说了一句:“老罗,辛苦你了。
”从那以后,医院的情况逐渐好转。
伤员们的生命得到了挽救,而这段经历,也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段感人的历史。
在那段充满苦难的岁月里,罗显城医生和吴医生以及赵尚志军长,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最为光辉的部分。
他们的行为证明,即使在最为艰难的环境中,人的意志、勇气和牺牲精神也能够创造出希望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