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安全电压是36V,安全电流是10mA。
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一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二是电流在通过人体时持续的时间。
电流强度越大,死亡风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也越大。
能让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叫做感知电流,交流电流为1毫安,直流电流为5毫安。
电击后人可以摆脱的最大电流我们称其为自由电流,自由电流的交流电流为10mA,直流电流为50mA。
在短时间内,威胁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如果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会使人致死,所以致死电流为100mA。
人体对50Hz交流电流的反应:0.6~1.5手指开始感觉发麻8-10毫安的时候人的手很难去离开电极,并且有伴有严重的疼痛(关节)。
20-25毫安会产生麻痹感,无法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出现困难。
50-80毫安人的呼吸困难加剧,人体的心房颤动开始。
根据欧姆定律(i=u/r),我们可以知道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与人体的外加电压和电阻有关。
除了人体的抵抗力外,衣服、鞋子和裤子的抵抗力也应该加到人体的抵抗力上。
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湿汗、导电性粉尘、与带电体接触面积和压力增大、衣服、鞋子、袜子沾湿油污等,都会降低人体电阻。
所以流经人体的电流不能预先计算出来。
因此,为了确定安全条件,通常不使用安全电流,而是使用安全电压来估计:一般来说,在干燥和高电击风险的环境中,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人体的最大阻力,通过反推得到人体的安全电压值。
正好是36V。
这是人类安全电压36V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