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芝施岙遗址出土的古树木遗存。
王树芝供图树木不仅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提供能源、食物、药材及各种副产品我国多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出土有经济林和果树的植物遗存,说明古代先民很早就将树木的利用纳入日常的吃穿住行中。
宁绍平原是钱塘江南岸一块东西向狭窄的沿海平原,是史前古人类文明的活动中心。
浙江省余姚市施岙遗址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东部,西南距河姆渡遗址7.5公里,东南距田螺山遗址400米左右。
在施岙遗址发现的古稻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考古依据最充分的稻作农耕遗存之一。
在古稻田西南角两个探方底部,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段树木枝干。
对古树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并用树轮校正曲线校正,确定树木年代为公元前2520年,距今已有4500多年,属于良渚文化时期。
对古树和现生树木木材进行解剖学分析,鉴定其为杨梅,这是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最为确切的杨梅树遗存。
杨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既可生食,也可制作蜜饯、果酱,还可酿酒,杨梅果肉、果核、树皮、树根等部位亦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施岙遗址的杨梅古树遗存尤其值得关注,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先民饮食结构、深入研究生业经济提供了资料。
从公元前2520年的杨梅树,我们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时期宁绍平原先民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