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方以辛散祛风或滋阴潜阳,清热平肝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作用,治疗风证的一类方剂,统称祛风方。
风证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多由风邪侵袭肌表、筋脉、肌肉、关节等引发,如歪嘴风、破伤风等;内风由脏腑功能失调所引发,如热极生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阴虚风动等。
因此,祛风方也分为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疏散外风方 适用于外风病证,以辛散祛风药为主,根据证侯表现,分别配伍清热、祛湿、祛寒、养血活血药物组成,如牵正散等。
平熄内风方 适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亢盛、热极风动、或热病后期的阴虚风动等病证,以平肝熄风药为主,配伍清热凉肝、滋阴养血、镇痉潜阳或化痰药组成;或以滋阴养血药为主,配伍平肝与熄风潜阳药组成。
千金散(《元亨疗马集》)[组成]天麻25g 乌蛇30g 蔓荆子30g 羌活30g 独活30g 防风30g 升麻30g 阿胶30g 何首乌30g 沙参30g 天南星20g 僵蚕20g 蝉蜕20g 藿香20g 川芎20g 桑螵蛸20g 全蝎20g 旋覆花20g 细辛15g 生姜30g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水煎取汁,化入阿胶,灌服,或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功效]散风解痉,熄风化痰,养血补阴。
[主治]破伤风。
[方解]本方用治破伤风。
风邪由表而入,用蝉蜕、防风、羌活、独活、细辛、蔓荆子疏散风邪,为主药;风已入内,引动肝风,用天麻、僵蚕、乌蛇、全蝎熄风解痉,以治内风为辅药;“治风先治血,血和风自灭”,用阿胶、沙参、何首乌、桑螵蛸、川芎养血滋阴,“去风先化痰,痰去风自安”,用天南星、旋覆花化痰熄风,藿香、升麻升清降浊,醒脾开胃,共为佐使药。
诸药相合,共同发挥散风解痉,熄风化痰,补血养阴的功能。
[应用]临床用于治疗破伤风时,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如本方加减配制的祛风解痉汤(钩藤、僵蚕、全蝎、藁本、防风、羌活、独活、天南星、乌蛇、麻黄、土鳖虫、白芷、白胡椒、甘草、细辛、蜈蚣、黄酒),煎汤保留灌肠,对马属动物破伤风有较好的疗效。
[方歌]千金散治破伤风 牙关紧闭反张弓 天麻蔓荆蝉二活 防风蛇蝎蚕藿同 芎胶首乌辛沙参 升星旋覆螵蛸功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组成]白附子20g 白僵蚕20g 全蝎20g共为末,开水冲,加黄酒100ml,候温灌服。
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功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歪嘴风。
证见口眼歪斜,或一侧耳下垂,或口唇麻痹下垂等。
[方解]本方主证,俗称面瘫,系由风痰阻滞头面经络所致。
方中白附子辛散,祛头目之风,为主药;僵蚕祛络中之风,兼能化痰,全蝎祛风止痉,共为辅佐药;黄酒助药力,宣通血脉,引诸药入络,直达病所,增强祛风通络作用,为使药。
诸药相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应用]本方为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时可酌加防风、白芷、红花等,以加强疏风活血的作用;若用于风湿性或神经炎性颜面神经麻痹,可酌加蜈蚣、天麻、川芎、地龙等祛风通络止痉药物以加强疗效。
白附子、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方歌]牵正散为杨家方 僵蚕全蝎白附襄 研末混合酒调服 口眼歪斜效力佳[参考]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降低血管阻力、局部麻醉、抗惊厥及一定的催眠作用。
洗肝散(《和剂局方》)[组成]羌活30g 防风30g 薄荷30g 当归20g 大黄20g 栀子20g 甘草15g 川芎15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功效]疏散风热,清肝解毒。
[主治]肝经风热。
证见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四肢、关节肿痛等。
[方解]本方为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之剂。
方中薄荷、羌活、防风宣散内郁之风热,为主药;川芎香窜上行,宣散风热,当归和肝养血,大黄清热泻火,栀子泻心利尿,导下以清上,均为辅佐药;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合,疏散风热,清肝解毒。
[应用]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眵盛难睁,羞明流泪等证。
[方歌]洗肝散治目赤红 风热犯肝火上攻 羌薄归芎防风草 大黄栀子降能通镇痫散(《中兽医治疗学》)[组成]当归6g 白芍6g 川芎9g 僵蚕6g 钩藤10g 全蝎3g 朱砂5g 蜈蚣2条 麝香0.5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加入朱砂、麝香灌服(百日内幼驹剂量)。
[功效]镇痫安神,养血熄风。
[主治]幼畜癫痫。
证见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
[方解]本方用治幼畜痰火壅盛,肝风内动之癫痫证。
方中钩藤、僵蚕、全蝎、蜈蚣熄风镇痉,涤痰安神,为主药;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阴,熄风,为辅药;朱砂镇心定神,麝香通经开窍,共为佐药。
诸药相合,涤痰镇痫,养血安神。
[应用]用于幼驹癫痫,亦可加大剂量用于治疗成年家畜癫痫证。
[方歌]镇痫散方朱麝研 当归川芎白芍全 蜈蚣僵蚕蝎钩藤 共末冲服治癫痫决明散(《元亨疗马集》)[组成]煅石决明45g 草决明45g 栀子30g 大黄30g 白药子30g 黄药子30g 黄芪30g 黄芩20g 黄连20g 没药20g 郁金20g煎汤候温加蜂蜜60g、鸡蛋清2个,同调灌服。
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功效]清肝明目,退翳消瘀。
[主治]肝经积热,外传于眼所致的目赤肿痛,云翳遮睛等。
[方解]本方为明目退翳之剂。
方中石决明、草决明清肝热,消肿痛,退云翳,为主药,黄连、黄芩、栀子、鸡蛋清清热泻火,黄药子、白药子凉血解毒,加强清肝解毒作用,为辅药;大黄、郁金、没药散瘀消肿止痛,黄芪补脾气,均为佐药;使以蜂蜜为引。
诸药相合,清肝明目,退翳消瘀。
[应用]用于外障眼及鞭伤所致的眼目赤肿、睛生云翳、眵盛难睁、羞明畏光等证。
方中黄芪现多不用。
[方歌]决明散用二决明 芩连栀军蜜蛋清 芪没郁金二药入 外障云翳服之宁天麻散(《司牧安骥集》)[组成]天麻30g 党参(原方用人参)30g 川芎25g 蝉蜕20g 防风30g 荆芥25g 甘草l5g 薄荷20g 何首乌30g 茯苓30g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水煎服,或共为末,加蜂蜜,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功效]益气和血,祛湿解表。
[主治]气血虚弱偏风病或脾虚湿邪证和脾虚风邪证。
证见偏头直项,眼目歪斜,神昏似醉,站立如痴,口色青紫,脉象迟细。
[方解]本方用治马、骡脾虚湿邪偏风证。
方中天麻甘温镇定,平肝养阴,解痉熄风,为主药。
防风、薄荷、荆芥解表散风,清利头目;蝉蜕祛风解痉,共为辅药。
茯苓健脾渗湿,党参补气健脾,川芎行气活血,何首乌滋肝养血,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各药合用,疏散风邪,益气活血。
[应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马、骡脾虚湿邪挟风证(相当于某些脑病或中毒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慢性脑水肿等)。
若神志迷乱,加远志、郁金;血虚明显,加当归、白芍;湿邪重,加苍术、石菖蒲。
[方歌]熄风祛湿天麻散 苓参防风薄荷蝉 首乌荆芎与甘草 脾虚湿邪服之安镇肝熄风汤(《衷中参西录》)[组成]怀牛膝90g 生赭石90g 生龙骨45g 生牡蛎45g 生龟板45g 生杭芍45g 玄参45g 天冬45g 川楝子15g 生麦芽15g 茵陈15g 甘草15g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水煎服,或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口眼歪斜、转圈运动或四肢活动不利、痉挛抽搐、脉弦长有力。
[方解]本方证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蒙扰清窍所致。
方中重用牛膝滋养肝肾,引血下行,为主药。
重用赭石,合龙骨、牡蛎降逆气,镇肝熄风,为辅药。
龟板、玄参、杭芍、天冬滋阴清热,协助主药以制阳亢;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麦芽和胃调中,防金石药伤胃之弊,为使药。
诸药相合,镇肝熄风,潜阳滋阴。
[应用]用于治疗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导致的拘挛抽搐、口眼歪斜、转圈运动等证。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 牛膝麦芽赭石同 玄楝龟茵龙牡草 肝阳上亢此方宗[参考]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加减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200~400g 当归40g 赤芍30g 地龙30g 川芎30g 桃仁30g 红花30g水煎服。
用法用量:马牛200-300克,羊猪30-60克[功效]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治]中风证。
证见腰瘫腿痪,四肢软弱无力,口角流涎,口眼歪斜,小便频数或遗尿等。
[方解]本方证是气血瘀阻脑血管脉络,或中风后,气虚血滞瘀阻所致。
治宜补气活血通络。
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为主药。
当归活血祛瘀而不伤正,为辅药。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活血祛瘀,共为佐药。
地龙力专性走,通经活络,以行药势,为使药。
全方补气药和活血药相配伍,补气药多于活血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
[应用]本方为治疗中风后气虚血瘀所致诸证的常用方剂,也适用于治疗其它原因引起的瘫痪、截瘫及四肢痿软等属于气虚血瘀者。
本方必须在患畜体温正常、出血停止时方可投服。
另外,应用本方时,黄芪量宜重,祛瘀药量宜轻。
[方歌]补阳还五芪归芎 赤芍桃红加地龙 四肢痿软中风证 益气活血通经络[参考]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主要有扩张血管、强心、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免疫和增强细胞吞噬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