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女儿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告诉过我一件特别有趣的事。
她说,她与两个最好的同学比赛,看看谁最幸福。
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一致认定是我女儿最幸福。
我饶有兴趣地问:“说说看,为什么是你最幸福?”女儿说:“因为我说我爸爸妈妈不吵架。
小玉的爸爸妈妈总吵架,佳琪的爸爸妈妈不吵架,但是她爸爸总是不在家。
我爸爸每天都在家,所以她们就说是我最幸福。
”听完我也笑了,这就是这几个孩子的幸福观:简单,直接。
2022年3月,联合国发布了《2022年世界幸福报告》,中国的幸福指数5.585分,在榜单146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72位。
这个结果并不理想,有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甚至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幸福指数比我国的还要高。
幸福与什么有关?从联合国发布的这份报告与我们现实情况来看,经济并没有直接主导幸福。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幸福2.0理论。
幸福2.0理论认为,幸福是由5个元素组成。
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意义和成就。
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著名情绪研究专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提出了人类十种极其重要的积极情绪,包括: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幽默,激励、敬佩和爱。
在芭芭拉看来,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朝气蓬勃。
投入是指在工作、生活或学习中积极投入。
投入会让人产生一种心流体验,让人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甚至忘记时间忘记一切,并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的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之为心流。
心流产生的同时会伴随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林肯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没有人可以成为一座孤岛,所以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促进成功,让人生更有成就感。
而成就感又是幸福所包含的一大元素。
很多人不幸福,总是感觉自己活得没意义。
什么才叫活得有意义?可能每个人的答案不一样。
我认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创造价值,为自己为他人,就是有意义的生活。
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幸福。
成就感不是我们非要赚到多少钱,要获得多大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才能有成就感。
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每前进的一小步,每次的利他行为,都可以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而产生成就感的同时,在心里流淌的,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以上五种元素都可以促进我们的幸福,但是每一种都不能单独用来定义幸福。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幸福”二字。
所幸,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