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基层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能够发挥多大的能量和作用?南汇新城镇宜浩欧景二居民区的筹备组组长宣好,用责任、热情和能力,成为党员群众的“领头羊”、居民们的“贴心人”、社区小巷的“好管家”和社区治理的“探索者”,在“小巷总理”这个平凡岗位上熠熠生辉。
因为抗击疫情的出色表现,她还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宜浩欧景居民区是临港新片区人才社区和人才公寓小区,年轻人多,居民需求多元。
善于整合资源的宣好,搭建了“临港大学堂——欧景居民公益讲堂”等特色品牌项目,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努力做实“家门口”服务。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不一样,那我们就分别开展他们各自喜爱的活动。
”宣好说,比如,针对小朋友开设公益讲堂,挖掘小区里的人才给小朋友们带来大飞机、3D打印等丰富课程;针对年轻人,开设瑜伽课或是亲子讲座;针对老年群体,则开展舞蹈、书法等活动。
同时,她积极拓展完善为民服务的项目,比如为老服务、便民服务、教育服务等,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事。
针对居民区内年轻居民多、工作日难以参与活动、居民高度关注子女教育成长等特点,宣好一方面将“家门口服务站”的活动项目向周末倾斜,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居民区内人才资源,丰富“聪明宝宝学习乐园”“宜浩欧景科创教室”等功能室的资源配置,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学习成长的好去处,不断提升居民“家门口”服务的体验度和获得感。
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宣好又用责任与担当、勇气与胆识,主动冲锋陷阵,团结党员群众,筑起社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宜浩欧景居民区是一个较大的社区,入住人口数千人。
同时,小区内有菜场、超市、物业服务中心等,每天进出的人、车川流不息。
而且,小区人员流动性大,疫情发生后,面临境内输入和境外输入双重压力。
面对疫情,宣好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居民区书记,要谨记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一定要坚守住社区防疫的阵地。
”疫情来临的第一时刻,她全面排摸小区2319户居民去向,精准筛选出2219名离沪人员,锁定187名重点地区对象与140名待隔离名单,建立微信群、实时跟踪人员动向。
另外,她统筹协调168名物业、志愿者、楼组长落实《南汇新城镇住宅小区防疫措施9条》,从门岗出入管理到垃圾分类收运,抓细抓小、严控疫情不出任何疏漏。
居民隔离期间,宣好与同事们又成了采买帮办。
一次,一户居民委托宣好买菜,她紧赶慢赶把手头工作处理完后赶到附近菜场,菜场却已关门。
她又驱车赶到联华超市,超市货架也售卖一空。
天上飘着小雨,宣好又继续开上车,一直赶到古棕路的农工商超市,才终于买到了菜,来回奔波10多公里。
遇到社区隔离居民核酸检测“阴转阳”的突发事件时,宣好也能做到沉着冷静、科学处理,第一时间上报情况,主动提出为特定对象核酸检测、排除风险,迅速落实社区全面防疫消杀。
3年多的时间,宣好把宜浩欧景一、二居民区打造成了幸福的社区,还探索了出“三部曲”社区治理模式,提升小区文明程度。
这“三部曲”分别是物业标准化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尊重人性化沟通。
“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小区的精神面貌,所以物业把基础的管理和服务做好,是小区文明创建的第一步。
”宣好解释,“督促检查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所以将小区按照社工人数划分成8个区域,由社工各自认领管辖区域,每天检查督促;在社工走访的过程中,顺便也可以通过与居民的聊天,劝阻一些不文明行为,并帮居民解决一些问题。
”现在,宣好还开发出了社工综合素质培训课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重点围绕社会工作能力和社会工作实务为居民区的社工上课。
通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带领社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为社区服务,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栏目主编 许素菲责任编辑 杨林雨摄影 周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