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雾地翠恋峰,山青水秀好从容,双龙捧住娘娘庙,金花娘娘在洞中。
”这首民谣是对金花洞最形象的描述。
竹坪金花洞秦楚边陲,现湖北省竹山县竹坪乡金花村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赤岩乡铜钱交界处,有一座山,叫云台山。
属秦岭山脉东南朝向的支干。
这里山山相连,高低起伏,巍巍耸立,绿树成荫,四季常青。
这里的山相互缠绕,像一堵云雾缭绕的神秘屏障。
朝着东南方向,不远处,有两条依山环绕的河流,一条叫大黄龙河,一条叫小黄龙河。
站在云台山向东南方向眺望,最近处是回龙观。
回龙观的山脚下有一山峡叫龙潭峡。
有山垭叫龙王垭,像龙张嘴吐水,形成几十米的瀑布,落在龙潭峡里。
龙潭峡上下的河流叫龙王沟。
大小黄龙河与龙王沟的水汇合到双溪(双河口)流往安河,经宽坪下秦古,绕汇到竹溪注入堵河,算得上南水北调中的一缕净水。
铜钱关说了山和水,再说山中洞。
云台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口天生的溶洞,古人称它为黄龙洞。
此洞口朝东南方向,洞口约6-7平方米,往西逐渐延伸变细,出口在铜钱关下方的百步梯上端。
相传古时有人从洞口立身走进,从洞尾伏身爬出,此洞长达千米,活像一条龙卧离留下的迹象。
山有分界,洞又贯通,把此山此洞的两省边邻人民紧紧地联在一起,使他们亲如唇齿,和睦相处,相敬如宾。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陕西白河赵氏员外之女名赵金花,因不满朝政和炎凉世道,鬼使神差地直奔云台山黄龙洞。
员外千金,年方十七,美如天仙,婷婷玉立。
她心地善良,聪明过人,心灵手巧,菩萨心肠,还精通医术,在云台山黄龙洞里和贴身丫鬟一起,为鄂陕边区人民缝制嫁衣寿服,授方治病,排忧解难,就连各方天旱求雨,她也有求必应……任凭时代变迁,几百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地的黎民百姓早就心领神会,把她视为仙女真菩萨,称之谓“大恩大德,爱民如亲的金花娘娘”。
大约清朝及民国初期,当地两岸村民为缅怀她的恩情和神灵,由当地绅士捐资,名人献策设计,民众出力,依托洞口形貌,铺垫庙基平台,请来精工巧匠,修建庙宇,名曰金花娘娘庙。
为崇拜她,每月初一,十五,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十八她生日那天,总是烟花爆竹齐鸣,灯火香表不断,每条羊肠小道上,总是成群结队,来人络绎不绝延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顺从民意,将原来的双溪乡更名为金花乡,将原来的新山和新中大队合并成金花村。
几百年来,就连人名叫某金花的也数不胜数。
文革后期,当地干部群众曾多次修缮被“破四旧”损坏的建筑设施。
还聘请名家为金花娘娘庙雕花绣朵,美容修缮,仿古装修,树碑立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县、乡、人民政府的组织倡导下开发文化旅游业,在小黄龙与大黄龙河交汇处,修起了水库,那里鱼翔浅底,碧波荡漾,还有天然娃娃鱼繁衍生息。
金花村成为游人垂钓休闲的好去处。
(田贤伦,男,竹坪人,现居竹山县城关镇。
)——转自竹山县文艺刊物《堵河》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