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天安门广场扩建,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需要后移6米。
可这对华表重达4万多斤,又不能让它的精雕细刻受到损伤。
如何移动成了一个大难题。
西侧华表建筑部门思来想去,最后在皇宫中的档案里发现了搭材匠徐荣。
此人不得了,15岁入内务府营造司房库,祖上五辈都为宫廷建筑搭架子。
使皇宫安上了高大的梁枋,高陡的山岭上殡葬了帝后的“金棺”。
当工作人员找到他时,64岁的徐荣早已当了农民。
华表基座部分徐荣听完工作人员的意图后,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他早就想为新中国的建设出点力了。
没想到自己搭材的技术,还能让自己再显身手 第二天,徐荣就来到华表前。
他靠搭材匠、石匠、木匠等人灵巧的手,仅用简单的杉木杆子、麻绳和吊链,就使两个偌大的华表换了地方,而且式样和原先不差分毫,安装得十分合榫。
华表顶端今天,你看着天安门城楼前,龙游云海、柱耸云霄的华表,能联想到有多少像徐荣这样的搭材匠、石匠、木匠、油漆匠?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人民,经过多少艰辛的劳动。
创造了像华表这样令人赞叹的杰作,彰显出中国人民多么高超的艺术才能!天安门城楼前两侧华表今天,全世界范围内,技术领域的竞争前所未有的激烈,成为民倔起的关键因素。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信心满满。
努力汲取先辈们的富贵经验,继承限期奋斗的优良作风。
稳步前进,中国梦必将成为现实!2019国庆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