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沙苑地处洛渭两河交汇之处,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既孕育了隋唐时期的御马场,也孕育了养育了沙苑人世世代代的以黄花菜、大枣、西瓜、花生为代表的“1008”。
黄花菜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大荔县沙苑由于土质肥沃松软,日照充足且排水性能良好,出产的黄花菜以针长、色佳、肉厚、味香而著称,是全国黄花菜四大产区之一。
2010年9月大荔黄花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大荔县黄花菜种植面积超过十万亩,平均亩产干菜200公斤,亩产值在8000-10000元。
苏村镇是黄花菜产业大镇,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党委和政府抓住优势,送科技、送技术和引进新品种,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黄花菜产业,全镇目前已栽植黄花菜近2万亩,黄花菜亩产鲜菜可达3000—3500斤,仅此一项全镇每年的产值达到近两亿元。
黄花菜,又名岐女、忘忧、宜男、疗愁花、真筋菜、金菜、条参、绿葱根,学名叫萱草,中国古代常用“萱庭”、“萱堂”来代言母亲,因而民间称黄花为“母亲花”。
因其颜色金黄,形状细长,所以又叫“金针花”。
黄花菜为百合科植物,是一种多年的生草本植物的花蕾。
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史,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食。
黄花菜花蕾呈细长条状,呈黄色,有芳香气味。
因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常与木耳齐名,均为“席上珍品”。
黄花菜被人们誉为“名菜、美花、良药”,黄花菜作为名菜,又被列为“四大素山珍”(香菇、木耳、冬笋、黄花菜)之一。
宋代诗人苏轼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之说。
黄花菜的营养价值很高。
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干黄花菜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比西红柿和大白菜高10倍。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所含的热量与大米相似,黄花菜的维生素含量比卷心菜高10倍,矿物质含量比卷心菜高3倍以上。
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最为丰富,在蔬菜中名列前茅。
当今长寿之邦的日本,把黄花菜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