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三道红线”成为房地产圈内圈外热议的话题。
对开发商来说,降低债务规模成为绕不开的选择。
数据显示,AH股100家主流上市房企中,有86家房企踩在了红线上,后续融资规模或将受限,其中包括不少规模房企。
“三道红线”将令整个房地产行业承压,这基本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
游戏规则的改变,将对开发商带来哪些影响?我们一起看看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的董事会主席郁亮是怎么说的。
“三道红线”令房企承压房企债务迎来一道“紧箍咒”。
日前,限制开发商融资的“三条红线”正式出街,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
具体来看,“三道红线”内容如下:1、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2、房企的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3、房企的“现金短债比”小于1 。
如果有房企全部踩中了这“三道红线”,那将被归为红色档,其后果就是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
如果只踩中“两道红线”,则将被归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
如果只踩中“一道红线”,那就被归为黄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将扩宽至10%。
对于一道都没踩中的房企,则被归为绿色档,有息债务规模年增速可放宽至15%。
按照这三个标准,目前不少房企处在了比较危险的边缘。
数据显示,AH股100家主流上市房企中,有86家房企踩在了红线上,后续融资规模或将受限,其中包括不少规模房企。
其中,有22家房企更是全部踩中“三道红线”,而一道红线都没有踩中的绿色档房企数量,则仅有14家。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在“三道红线”这一新规则之下,房企接下来将难以通过举债扩大规模,不少房企的债务偿还,也不能靠举债进行,只能依赖销售回款。
在头条菌看来,“三道红线”直指房企融资这一命门,这可以看做是对房企的一次“限购”。
缺乏融资的房企,以后还敢任性地买买买吗?房企大佬怎么看?对于备受热议的“三道红线”问题,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日前表示,这是行业重大游戏规则的改变,是对所有开发商的挑战,“这次的监管是穿透式的,明股实债、表内表外全覆盖,之前的财务技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郁亮认为,“三道红线”出台,意味着房地产行业金融红利时代的结束,市场进入到管理红利的时代。
在郁亮看来,房地产金融占比越来越高是不对的,因为国家发展不能只靠房地产,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基础设施。
“三道红线”落地,意味着房地产行业正着眼长远,谋篇布局。
长期来看,对头部稳健型房企来说,影响或许有限。
融创创始人孙宏斌称,融创一直走在政策前面,2017年已经开始保持有息负债稳定,加快降低杠杆率。
未雨绸缪降低负债的不止融创一家。
碧桂园总裁莫斌也表示,碧桂园从2018年开始,也在降负债,跟国家的政策比较一致。
面对政策调整,万科或许是最傲娇的那一个。
总裁祝九胜表示,万科的财务和资金状况一直非常稳健,净负债率保持在27%的低位,手持现金为一年到期债项倍数的两倍和两倍以上,已经连续11年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
一直以来,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开发商依靠高负债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三道红线”新规则之下,房企通过举借债务扩大规模的旧路径显然已经不合时宜。
房地产行业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发商是时候考虑新的增长引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