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表示将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设计和生产的产品。
5月17日,新华社发布的时评,称美国政府日前发布针对华为等公司的限制交易令,悍然推行技术霸凌主义,吃相难看,“失态”又“失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司马昭之心”也早已路人皆知。
这种形势下,除了放弃幻想,秉持“自主可控,科技兴国”的想法一战到底,已然别无它法。
其实,不仅是在科技领域,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安全等同样是国产化替代的重要领域。
未来5到10年,高端产业链环节的国产化将是当仁不让的最强逻辑主线。
而当下最迫在眉睫的,毫无疑问,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国产替代,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替代性较低的产业链环节。
首先是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重要工具——EDA软件。
EDA是计算机技术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关键应用,设计者可借助EDA软件平台,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完成设计文件。
尤其是在高精度制程的复杂芯片中,包含上亿甚至数十亿以上的晶体管,设计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模拟和验证,而EDA软件极大提高了芯片设计的效率,缺少EDA软件授权,几乎无法完成设计工作。
目前,EDA软件主要由美国的Cadence、Synopsys和西门子旗下Mentor Graphics三家公司垄断,国内虽然也有华大九天、博达微、广立微等国产品牌,但追赶之路仍然遥远,目前专注EDA软件这块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没有。
其次是晶圆代工环节,7nm以上的高精制程需要依赖ASML的光刻机,而目前ASML的EUV设备也仅向台积电等非中国企业供应,所以今天午间“台积电不接华为订单”的传闻出来后,A股相关标的也是有所回调。
所幸,台积电随后澄清传闻并不属实。
但仔细想想,目前受控的中芯国际只能量产14nm制程,而且良率还不一定高,若台积电真的拒绝为中国企业代工,那么意味着国内厂商的高端旗舰机(7nm SoC主导)将全军覆没。
因此组织力量积极攻关先进制程的需求极为迫切。
建议大家去关注中芯国际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包括上游的设备、材料,及下游的封测端。
最后是半导体化学材料。
半导体化学材料相当于“工业味精”,市场规模不大,但没它不行。
它涉及到半导体制造过程的方方面面。
最关键的材料是硅料基材、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等。
半导体化学材料之所以难做,关键就在于其对纯度有着近乎完美的要求。
目前只有日本有能力量产大部分关键的化学材料,我国在部分环节,比如靶材、特气、封装材料等勉强可以与强国掰掰手腕,在硅片、光刻胶等领域还是与国外相差甚远,存在较大的追赶和替代空间。
也建议关注这些替代空间较大的环节。
相关标的梳理:设备环节:光刻机:上海微电所、长春光机所刻蚀机/沉积设备: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离子注入设备:万业企业炉管设备:晶盛机电检测设备:精测电子、华峰测控、长川科技清洗设备:至纯科技材料环节:硅片基材:沪硅产业、中环股份化合物半导体:三安光电电子特气:华特气体、雅克科技光刻胶:南大光电、容大感光溅射靶材:江丰电子、有研新材、阿石创抛光材料:鼎龙股份、安集科技掩模板:菲利华、石英股份湿电子化学品:多氟多、江化微芯片粘结材料:飞凯材料、宏昌电子陶瓷封装材料:国瓷材料封装基板:兴森科技、深南电路键合丝:康强电子切割材料:岱勒新材越声理财投研部2020年5月18日(郑重声明:使用越声产品者须签订投资顾问合同和通过风险评测!以上内容建议仅供参考,其中所涉及的个股等证券标的不构成阅读者任何投资建议,据此买卖造成的损益,与本公司无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