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秘传食谱-鱼门正文:第十八节 炒马鞍鳝预备:[材料]大黄鳝若干条(约一二斤),油适量,瘦猪肉片少许,香 菰(潘老师按:菇)四五个,生葱数段,白酱油少许。
又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少许。
手术:将大黄鳝一一破开,起尽骨,横切作七八分长段子,放滚油锅内直炒到鱼(潘老师按:鳝)肉卷成像马鞍一样了,便加进瘦猪肉片、香菰(潘老师按:菇)、生葱、白酱油,再炒十几下起锅。
临起锅时,微微加上些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再略一妙(潘老师按:疑为“炒”字),也好。
劏黄鳝第十九节 烩鳝鱼羹预备:[材料]黄鳝数条,料酒、酱油、火腿丝、香菰(潘老师按:菇)丝、冬笋丝、青菜段(约七八分长)、滚水(以上各少许),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少许。
手术:将黄鳝整条破开边,起去骨刺,切成丝,用料酒、火腿丝、香菰(潘老师按:菇)丝、冬笋丝、青菜段,加和(潘老师按:“和”疑为“上”字)滚水一同烩吃。
到恰好时,加上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少许搅拌上碗。
附注:也有将黄鳝先煮到半熟,再取出划成丝子,如法烩吃的。
黄鳝黄鳝第二十节 蒸鳗鱼预备:[材料]鳗鱼若干,作料任意配用。
或生姜片、香菰(潘老师按:菇)、火腿片、瘦猪肉片,绍兴酒六成、白酱油四成(两样适量备好,要使能浮在所蒸的鳗鱼面上为止)。
手术:[一]鳗鱼剖除乾(潘老师按:干)净,不必去骨切成段,放在大深口盘中,不用水,加上适量作料蒸吃,味佳肉美。
[二]好前将鳗鱼除切至好,酌量加上生姜片、香菰(潘老师按:菇)、火腿片、瘦猪肉片同适量的六成绍酒、四成酱油,如法蒸熟去吃,更好。
注意:此物一熟,便须起锅。
若过迟,就会皮皱、肉老,不堪吃的。
第二十一节 红炖鳗鱼预备:[材料]鳗鱼,酒、水(适量配好,要能齐乎所炖的鱼面为度),甜酱适量,茴香、其他作料少许。
手术:将鳗鱼剖除干净,用水和酒入锅炖烂,加上甜酱(代酱油用),收汤焖乾(潘老师按:干),酌量加进茴香同其他作料合味起锅。
注意:[手术]烹调鳗鱼向有三戒,一皮有绉纹便会不酥;二肉散碗中,筷子会夹不起;三早下盐物,入口便不能消化。
大约红焖(潘老师按:疑为“炖”字,或标题本应为“红焖鳗鱼”)总以乾(潘老师按:干)者为贵。
潘老师按:注1:此节标题与后一节均写第二十二节,根据排序,此节应为二十一节,今已作更改。
鳗鱼在广东称”白鳝“鳗鱼第二十二节 炖鳗鱼预备:[材料]鳗鱼、生花生(潘老师按:此“生”字应为衍字)猪肉、网油、火腿、生姜、葱结、净水、好绍兴酒(均适量),白酱油、盐(均合味)。
手术:鳗鱼破开,勿去骨刺切成段,用生花猪肉、网油、火腿、生姜、葱结、净水、绍酒同炖到极好。
等炖好后,除去各物,加上白酱油同盐合味去吃。
注意:[手术]如此炖法,越久越好,就炖上一天,他的肉也只有愈(越)见松嫩的。
潘老师按:注2:潮汕人称鳗鱼为“䲈鱼”,广州人有鳝无鳗,故只有黄鳝与白鳝之分,当中白鳝就是鳗鱼。
从动物学的角度,鳗鱼是脊索动物门[Chorel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亚目[Anguilloidei]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et Schlegel]。
《本草纲目·鳞部·鳗鲡鱼》云:“鳗鲡鱼释名白鳝、蛇鱼,干者风鳗。
时珍曰︰鳗鲡旧注音漫黎。
按许慎《说文》,鲡与鳢同。
赵辟公《杂录》亦云︰此鱼有雄无雌,以影漫于鳢鱼,则其子皆附于鳢鬐而生,故谓之鳗鲡,与许说合,当以鳢音为正,曰蛇,曰鱓,象形也。
颂曰︰所在有之。
似鱓而腹大,青黄色。
云是蛟蜃之属,善攻江岸,人酷畏之。
诜曰︰歙州溪潭中出一种背有五色纹者,头似蝮蛇,入药最胜。
江河中难得五色者。
时珍曰︰鳗鲡其状如蛇,背有肉鬣连尾,无鳞有舌,腹白大者长数尺,脂膏最多,背有黄脉者,名金丝鳗鲡。
此鱼善穿深穴,非若蛟蜃之攻岸也。
或云云鳗与蛇通。
弘景曰︰鳗鲡能缘树食藤花。
恭曰︰鲵鱼能上树。
鳗无足,安能上树耶?谬说也。
”黄鳝是脊索动物门[Chorel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合鳃鱼目[Synbgranchiformes]合鳃鱼科[Synbranchidae]黄鳝亚科[Monopterinae]黄鳝属[Monopterus]鳝鱼[Monopterus albus Zuiew]。
明代药学家称其为“鱓鱼”。
《本草纲目·鳞部·鱓鱼》云:“鱓鱼释名黄䱇,宗奭曰:鱓腹黄,故世称黄鱓。
时珍曰;《异苑》作黄䱇,云黄胆之名取乎此也。
藏器言当作鳣,误矣。
鳣字平声,黄鱼也。
韩保升曰:鱓鱼生水岸泥窟中。
似鳗鲡而细长,亦似蛇而无鳞,有青、黄二色。
时珍曰︰黄质黑章,体多涎沫,大者长二三尺,夏出冬蛰。
一种蛇变者名蛇鱓,有毒害人。
南人鬻鱓肆中,以缸贮水,畜数百头。
夜以灯照之,其蛇化者,必项下有白点。
通身浮水上,即弃之。
或以蒜瓣投于缸中,则群鱓跳掷不已,亦物性相制也。
藏器曰:作臛当重煮之,不可用桑柴,亦蛇类也。
弘景曰:鱓是荇芩根所化,又云死人髮(发)所化。
今其腹中自有子,不必尽是变化也。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