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喝茶这件事,无需刻意。
简简单单,顺其自然。
上班期间,工作状态比较忙碌紧凑。
忙里偷闲,喝杯茶放松,泡茶大可随性。
用马克杯和玻璃杯泡茶应付,也能泡出适口茶味,以供解渴与享受。
周末到了,有闲暇,也有闲情。
对待泡茶,不合适马虎与潦草。
即便“独自饮”,也要精致起来。
将桌面收拾清爽,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慢音乐。
找出盖碗和小茶杯,摆上茶盘。
独自一人喝茶,茶盘规格不需太大,简约基础款绰绰有余。
按村姑陈的习惯,会用一方藤编茶盘。
容纳上盖碗与公道杯,即可安排泡茶。
烧出一壶沸沸的水,万事俱备,只欠烫壶温杯后正式冲泡!《2》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
“盖碗和玻璃杯,谁才是万能茶具?”当时朋友投票给玻璃杯。
而我们的立场不变,仍旧是选盖碗。
朋友给出的理由有很多。
论普及率,现代生活里,玻璃杯人手必备。
论美观度,晶莹通透,透明可视,便于观察干茶舒展的身姿。
不论日常喝水,还是随手泡茶,都能方便。
论冲泡难度,玻璃杯泡茶几乎是零难度,没有泡茶门槛。
不像盖碗泡茶那样容易烫手,还需要练习冲泡技巧。
最简单的做法,往玻璃杯内投入一小撮干茶,再倒入七八分满的热水。
静置片刻,便能泡出清香四溢的茶水。
不可否认,朋友所言有一定道理。
但玻璃杯泡茶存在明显局限性——无法茶水分离。
茶叶一直浸泡在热水里,会导致茶味一次性全部浸出。
泡第一杯,茶味浓淡适宜。
再次续水,立马变淡。
上班期间,刚泡上一杯茶,一旦手头临时有事需要处理。
隔了半个小时再回来,茶水容易被泡浓。
何况,玻璃杯泡茶也不是万能的。
泡绿茶、花茶、黄茶、清香型铁观音、新白茶、普通口粮红茶等用玻璃杯“简单泡”,尚且适用。
遇到武夷岩茶、普洱茶、黑茶等,玻璃杯就会变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之前尝试过用玻璃杯泡岩茶肉桂。
发现用玻璃杯闷出来的坑涧肉桂,丝毫尝不出柔滑汤感,茶味层次弱了一大截。
论“泡茶百搭王”这个名号,还是颁给白瓷盖碗更实至名归。
《3》盖碗泡茶的百搭性,体现在哪?和玻璃杯比,盖碗泡茶更“可进可退”。
适合用玻璃杯泡的茶,盖碗也能泡。
白瓷盖碗泡绿茶、花茶、新白茶、红茶等,并不稀奇。
为了欣赏茶叶在热汤当中的舒展身姿,可以挑一个漂亮通透的玻璃盖碗。
清透的玻璃,直观可视。
嫩芽细叶的明前绿茶,那一抹嫩绿色彩,能成为茶桌上的一道风景。
不过友情提示一点,玻璃散热快,用玻璃盖碗冲泡易烫手。
买碗沿宽一些的盖碗,注水低于碗沿,能有效避免这个状况。
此外,不适宜用玻璃杯泡茶的业务,盖碗也能包揽过来。
泡岩茶、泡普洱、泡黑茶、泡各式砖茶沱茶等,不成问题。
只需熟悉盖碗使用技巧,分分钟能得心应手泡出顺口茶汤。
泡茶喝,白瓷盖碗占有不少先天优势。
白瓷材质是茶具用材主流,性价比高,基础百搭,实用耐泡,不吸附茶香,釉面光洁易清洗。
盖碗本身即便省略底托,只保留盖+碗的二才碗,也不耽误泡茶使用。
有了茶盘后,再加上盖碗底托,反倒显得累赘。
省去底托保留二才碗,泡茶过程反而更清爽。
实用方面,盖碗最大优势是茶水分离、出汤速度快。
冲泡期间,迅速倒出茶汤,及时分离茶水,能确保每一道茶汤风味的独立性。
第1冲,小试牛刀,且做热身,快速冲泡下能泡出好茶的清润爽口风采。
2-4冲,茶味渐入佳境,随着干茶不断被浸湿,茶味进一步溶入茶汤,汤感醇厚程度上升。
5-7冲左右,属于茶味稳定期。
品质越好的茶,茶味积累越充足,维持茶汤风味稳定的能力越强。
能做到多次冲泡,汤水厚度不减,依旧香滑醇厚。
8冲之后,茶味逐渐淡去,再闷出几道爽口的尾水,一场由好茶带来的味蕾盛宴,至此落下帷幕。
盖碗泡茶,类似赴一场正式宴请。
前菜、冷盘、正餐、热汤、再附送餐后甜点与水果。
由浅入深,有条不紊,能在饮茶期间获得极为熨帖的味蕾享受。
换成玻璃杯泡,或者随便一个大杯子泡茶,茶水比例被大幅度稀释。
闷出一杯茶水后,再去续杯,茶味大幅度转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照这样喝茶,难以领略“细品慢尝”的悠闲志趣!《4》百搭茶具这个称号,除了盖碗与玻璃杯之间的竞争。
还少不了茶壶的参与。
陆续接到不少新茶友反馈。
“玻璃杯直接泡,总感觉缺少精致感。
但是换成盖碗吧,一时半会又用不顺手。
相比下,还是茶壶更深得人心。
”用茶壶泡茶,的确也有优势。
首先,茶壶没有冲泡难度。
和玻璃杯泡茶一样,哪怕是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上手。
其次,茶壶泡茶,是“怕烫人士”的福音。
盖碗的主要抓握支撑点,在于碗沿。
碗沿太窄;注水太多,水位线溢碗沿;没有学会正确使用盖碗,径直伸手握向碗沿等,都会导致烫手。
但茶壶不同,茶壶由壶身、壶盖、壶把组成。
有了“把柄”拿捏,不论有没有泡茶经验,都不必担心烫到手。
最后,茶具圈子里,琳琅满目、种类各异的茶壶,任君挑选。
壶型有高的、矮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
材质有陶瓷壶、紫砂壶、柴烧壶,不尽相同。
对不少初入茶圈的新人而言,用茶壶泡茶,仿佛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再正常不过。
只可惜,在进阶泡茶体验方面,茶壶略逊色于盖碗。
《5》和盖碗相比,茶壶输在了出汤速度。
出汤速度难以达到“秒出”,是茶壶冲泡的一大硬伤。
盖碗泡茶,茶水通过合盖缝隙倒出。
合盖开口大小,能随心自由调节。
合上盖,将开口对准公道杯,倾倒出汤,茶水能做到倾盘而下。
若是泡茶动作足够熟练,能做到短短5秒以内,倒出盖碗内部超过95%以上的茶水。
大量茶水倒出后,余下的底汤追踪到底,进一步沥干不过是顺手之劳。
然而,茶壶的出汤依赖壶嘴。
个别壶嘴偏细、长、窄的茶壶在出汤时,内部通道容易被泡开的茶叶堵塞,延缓出汤速度。
哪怕的壶嘴宽扁的壶,茶水倒出时仍旧呈现“水柱状”,达不到倾盆而出的速度。
倒出一壶茶,出汤速度起码比盖碗慢了几秒。
慢几秒,慢半拍,乍一看无伤大雅。
但会导致前几冲泡茶,茶味过快过多浸出。
将茶汤泡浓一分,不复浓淡适中的美妙风味!另外,盖碗是分离式,可拆卸的茶具。
盖、碗、底三合一,不留卫生死角,方便清洗。
但茶壶内壁的弯弯绕绕,极易藏污纳垢。
要想彻底洗干净,一个字——难!《6》泡茶烫手,并非盖碗硬伤。
选大小适中,110毫升的标准碗。
并且,碗身尽量轻便、碗沿相对宽一些的碗,泡茶使用会更轻巧。
合盖倒出茶汤时,牢记“三指握碗法”的窍门。
右手大拇指和中指稳握两侧碗沿,食指轻搭在盖钮处,固定合盖开口大小。
三指协力,足以避开烫手影响的同时,稳当泡茶出汤。
说白了,觉得盖碗泡茶烫手,多数是一时半会还没适应。
买一个基础款盖碗回家练习,泡上半个月左右的茶。
习惯成自然,盖碗泡茶自然能变得顺手起来。
当你用惯盖碗泡茶后,自然能明白,为什么和玻璃杯、茶壶相比,盖碗能被许多老茶客视为百搭神器。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一名句,大抵可解!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