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福州我们了解寿山石从玉玺到印章,我国对各种石头的利用可谓极致。
纵观国内外,我国自古对石器有着重要的情怀。
在我国,有四大名石是值得国人称赞的,甚至有“石艳天下”的美誉。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
色彩丰富,花纹奇特。
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目前共分有10大类108种。
青田石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谈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
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
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
青田石温润似玉,色彩绚丽,种类之多,质地之良,纹理之美,矿藏之博,色彩之永久,为世罕见。
自古至今,素有"石艳天下"之称。
地质学者认为青田石属叶腊石,矿石的成因与火山岩和侵入岩有关。
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到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二千万年。
青田石天生丽质、温润艳丽、五彩斑斓,摩氏硬度3-4级,是雕刻工艺品和篆刻的上乘之品。
鸡血石中国独有的珍贵宝石,出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玉岩深山中,为朱砂矿渗透于叶蜡石中交融而成。
它具有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丽透明如美玉般的光泽。
具有如此鲜红色彩并与叶腊石、高岭石和地开石共生的材料却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中国素有“东方玉国”之美称。
昌化鸡血石更是稀世珍宝,它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发现与开采有1000多年历史,广泛利用兴于明清,早就驰名中外,尤以日本和东南亚,享有盛誉。
昌化鸡血石按其色泽、透明度、光泽度和硬度,分为冻地、软地、刚地、硬地四大类,百余个品种。
其中冻地鸡血石为上品。
在每一类鸡血石中可根据其色泽、透明度等分出若干品种。
以血色多少、鲜艳与否,质地透明程度强弱和纯净的程度为品质高低的评价。
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
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寿山石兼有欣赏、收藏、保值等多种功能,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
1993年,在香港中国文物馆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会上,一方重750克的田黄寿星公雕件,售价1000多万港市,价值上升了数十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享受,从而推动了寿山石的开发和利用。
巴林石出产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学名叫叶腊石。
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
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的石头。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发现,并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
1973年我国正式大规模勘探开采巴林石。
1978年被轻工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巴林石。
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辈出,为中国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笔。
精细工艺品,为上乘石料,历来为中外友人所推崇,乃是藏品中之珍品。
多次在国内参展,誉满南北东西,从港澳地区,到东南亚各国,从欧美到东瀛,几乎传遍世界,名扬四海。
巴林石在出口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以来,一直受到世人瞩目。
1979年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7件巴林石展品,备受青睐。
巴林石作为石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涵盖着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蕴,而且将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重重的一抹。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