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联合国2003年发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直到现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余年历程,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当中,手工艺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传统手工技艺更是繁多,藤编,便是其中之一。
《荔枝》南海藤编作品《松鹤延年》南海藤编作品藤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以“棕榈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制而成的实用品和工艺品。
藤编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其中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尤为著名。
而广东地区的主要产地则是在佛山市南海区,可以追溯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
我们知道,历史上所有手工艺产品的产生,都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从祖先所创造的古老起居形式“席地跪坐”之中,就可以看出,“席”这一坐具,在古时的生活中占据何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南海藤编最初的产品,就是藤席。
最早在北宋欧阳修等人编修的《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广州、南海郡、中都督府。
土贡:银、藤簟、竹席、荔枝……”。
“藤簟”即用藤皮编织的席子,藤席可作为贡品,说明早在唐代,南海的藤编工艺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藤簟,即用藤皮编织的席子南海藤编其实真正发展起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据清代文学家屈大钧写的《广东新语》记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藤器者,十家有二。
”另据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年)编修的《南海县志》记载:南海藤编最先使用本地野山藤为原料,后改用海南的白藤编织;清代道光年间开始使用洋藤编织。
清代,因为广州对外通商,大批的洋货从各个口岸涌入国内,一些荷兰商船在运输货物时,喜欢用印尼藤织成箩筐,装载散件货物。
当船只抵达南海后,卸完货,那些箩筐便抛弃在港口附近。
非遗传承人梁灿尧:我们这里(黄岐八乡)的人,发现到这种包装物,比我们原来用的那些国产藤漂亮很多,就拿回来片开,这种藤很柔韧,皮色也好,纤维也好,有了这种洋藤之后,就引发了藤制品的多元化,藤织件、藤家具也就逐渐兴起了。
小编小织促进了藤编业的不断发展,编织技艺也逐步改进和提高,花色品种更是越来越多,到了晚清时期,黄岐的沙贝、凤岗、白沙、冲口、陈溪、永澄、泌冲、横沙八个自然村的藤制品远近闻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名声渐远,久而久之,黄岐八乡被誉为“藤乡”。
梁灿尧:《南海藤编》非遗传承人陆凯文:《南海藤编》非遗传承人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原来散落民间的百多家织藤作坊组合成立了南海第一家国营藤厂——南海藤厂,最多时有3000多名员工,带动当时南海县内藤业的技术进步和扩散发展。
随后,珠三角其他地区相继建立藤厂,大部分的技术骨干都是从南海藤厂出去的。
藤厂最兴盛时,大量产品发外加工,派出师傅技术指导,据粗略估计,当时南海“吃藤饭”的人大约有20万。
非遗传承人梁灿尧:南海黄岐这个地域,在艰苦的年代都是很富裕的,她富裕的原因,是人人有手工业做,我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放学回来,是要赚几元钱的,那些老人家,老到七八十岁的老头,也是可以赚几元钱。
整个家庭里的每个人都能够有收入。
南海藤编鼎盛时,家家都在制作藤编。
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南海藤编的生意非常红火,当时黄岐这一片,就有上千家藤厂开门做生意,藤艺随处可见,南海也成为了我国生产和出口藤制品的重要基地,众多产品畅销港澳,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
香港藤业商会称南海藤厂为“行业翘首”。
南海藤厂的藤制工艺品,也由建厂初期的两百多种增至七千多种,具有实用性强、质轻色淡、轻便美观、工艺精致、构思独特、造型丰富以及天然环保的特点,绝大多数品种打进了世界藤制品市场,其中十种产品分别获得了国家银质奖和银杯奖,以及轻工业部和广东省颁发的优质产品奖。
另外,南海藤编还曾是黄岐乃至南海,出口创汇的主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
同时,南海藤编更是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沟通海内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民间文化发展的桥梁,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一点,在后来市场低迷时期都不曾改变。
80年代,梁灿尧在讲解藤编技巧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用品被塑料制品替代,而且空调的普及,也极大地冲击了藤编市场,在新兴家具的冲击下,藤编行业终于迎来大雪崩,销量一落千丈,在南海,许多藤编工厂再也干不下去了。
2006年,10月1日,成立整整50年的全国最大藤厂——南海藤厂清盘完毕,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至此,珠三角四大藤厂全部倒闭。
原藤南海藤编所使用的工具。
南海藤编所使用的工具。
2012年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南海藤编”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藤编,传承人梁灿尧创建了南海藤编展览馆,并被有关单位认定为“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
作为“藤编之乡”的大沥镇,自2013年起开始举办藤编技艺创新大赛,通过这样的平台,除了发现并聚集更多的藤编艺人,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藤编技艺的创新、扩大南海藤编的影响力。
小学生参观南海藤编展览馆。
传承人陆凯文为香港的小学生讲解南海藤编。
南海藤编进校园结语: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都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南海藤编作为一种实用技艺,是文化与技艺相结合的产物。
民间手工艺是现代设计的源头,现代设计则是民间手工艺发扬、传承的有效方式,只有创新再生产再设计,传统才不会消失,民间工艺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今天的南海藤编,正是这样,在保持了传统藤编工艺的同时,又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使民间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创造出了适合现代生活的藤编用品。
南海藤编家具南海藤编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