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民宿有多火?从几组数据中足见端倪:登记备案的乡村民宿总量已达1104家,占了上海的大头。
其中,市级星级乡村民宿85家、区级星级精品民宿379家。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也山”“逅院”“久居”“知谷”“东方G20花岛宿集”等品牌初具影响力,为“崇明民宿”大品牌加成无限好感。
事实上,世界级生态岛可承载的客源往往容量有限,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不见得适合。
民宿归根结底是服务业,崇明的民宿要服务于谁?如果只是笼统地回答为“游客”,无异于大海捞针,很难精准匹配住客的需求。
那么,崇明民宿业发展,可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向往的生活,来了还想再来中兴镇民宿“海岛人家”的主人彭践已扎根民宿业13年,见证了崇明民宿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化,也看到过这个行业1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波峰波谷。
彭践创建的民宿由连排5栋宅基组成,因此,屋后便有了成片的自留地,霜打青菜、大白菜常常成为住客的“伴手礼”。
彭践是崇明本地人,原先在上海市区工作。
2009年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他的同事、朋友经常相约周末到崇明玩,有时就住在彭践家里。
“我自己比较喜欢钓鱼,这套房子空关了十几年,我想索性弄个客房、做个餐厅,后面有个鱼塘,周末时作为一个消遣。
”经过多年发展,当初仅周末营业的农家乐变成了“海岛人家”民宿,左右两侧的宅基地都加入了进来,取名“左邻”“右里”。
民宿主打户外活动,草坪上可以扎帐篷、踢足球、戏水、喝茶,院子里的两辆房车,则是听蛙鸣、看星星的好地方。
“海岛左邻”在彭践看来,近五年来,崇明民宿发展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活”。
根植于“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色、差异与多样,崇明民宿带来了体验真实乡土生活的沉浸感。
进入暮秋后,这种体会格外深刻,红枫、玉米,或红或黄,村民们用心准备“五彩大秀”,也成就了秋收盛景、别样风情。
“有人说,选择一处房子,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我说,选择了一个民宿,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旅行方式。
”走进新河镇新民村,一栋设计感十足的酒店映入眼帘。
2023年春节期间,这家名为“玄奥”的乡村艺术酒店一开业,就吸引了众多目光。
酒店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屋顶的印尼藤编织、崇明大米形状的氛围灯设计,以及裸棉材质的四件套,从细节处给予游客“住在大自然”的体验感。
而酒店大堂的装饰品、房间内的土布玩偶和随处可见的土布工艺品,也将崇明土布这一非遗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玄奥乡村酒店负责人周勤是崇明旅游界“元老”。
在玄奥乡村酒店建立前,她还创立并运营了“拾花”、“陌上舍”两家精品民宿。
“我觉得民宿也好,乡村艺术酒店也好,都是旧乡愁和新乡土的产物,尤其在崇明岛,在人和自然共生的环境里,我觉得非常赞,所以也非常有信心又去做了乡村艺术酒店。
”周勤认为,在生态的加持下,崇明旅游市场后劲十足。
相对于民宿在接待人数上的局限,新创立的乡村艺术酒店能接待更多散客,同时也对标着更高的服务标准。
“拾花”民宿这样的初衷,与民宿管理部门的心思不谋而合。
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引导民宿开展特色化建设,服务定位应当有所偏好,鼓励开发沉浸式体验、帐篷营地、文创市集、非遗传承等“住宿+”系列产品,积极有效推进农旅、体旅等多旅融合发展。
简言之,文艺青年心中的“乌托邦”,与银发群体理想中的“长寿之乡”显然不同。
民宿业主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性,才能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
“地方化”“特色化”赋予民宿新表征其实,崇明民宿的壮大,与农业生产有相似之处:从栽下树苗到进入盛果期,往往要花费三五年时间,付出心血、耐住寂寞,才能等到未来。
而随着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另一个问题随之出现了:单靠村民家庭接待能力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各家民宿水准参差不齐、游客看一圈就走……如果良好的资源没有形成合力,必将制约民宿业发展。
因此,崇明民宿业迅速达成共识:只有将资源产业化,才能让民宿的各个链条都强壮起来。
资源产业化,需要有经验的团队进行规划设计,提升服务水平。
在上级部门帮助下,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对民宿服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不仅保证服务品质,也实现多元化发展。
2022年10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崇明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持续引导、鼓励崇明民宿朝品质化、集群化、品牌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建设镇“顾伯伯”民宿群虽然个体民宿单打独斗经营仍是当前主流,但企业来崇明投资民宿的比例持续提高,投资对象以大型、集群化的多栋民宿为主,且企业化经营方式在吸引客流和获得效益上优势显著。
不仅能集合餐饮、农产品、购物等多种经营,在服务质量、特色活动、硬件设施上为游客提供更优保障,还为崇明民宿发展加入了多样化和特色化元素,促进崇明民宿个体品牌建设,对崇明民宿产业拉动力显著。
时至今日,崇明民宿的成长轨迹可以总结为:经过“原生化”的发现阶段和大规模、高强度的“标准化”建设阶段,目前正被赋予“地方化”“特色化”的新表征。
值得一提的是,崇明民宿是在保护与适度开发过程中发展的,这个前置条件值得仔细玩味。
也就是说,向往“诗与远方”的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能触摸到沾着泥土的菊花和带着毛刺的篱笆。
正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施建华所说,崇明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在这两大保障的加持下,崇明民宿才能又好又快地朝着集群化发展、专业化服务、品牌化经营和差异化竞争方向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