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药材价格暴涨的话题在各大热搜榜上频频登场。
不只是常用药材白术价格飙升,连小众药材猫爪草也在短短几个月内价格暴涨。
现在轮到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胡椒身价猛涨了。
短短几个月,胡椒价格竟然从每斤20多元飙升到70多元!连老药商都惊呼,这在他们20多年的商海生涯中还是头一遭。
胡椒可是世界上主要的调味品之一,全球每年的食用量高达50万吨。
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地都有种植,受热带气候限制,国内的产量其实并不高。
真正的"胡椒王国"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越南出口量就占了全球食用量的40%以上。
据亳州中药材市场的王老板透露,现在黑胡椒的批发价已经到了每公斤50多元,比年初涨了一倍还多。
白胡椒的涨幅就更惊人了,从年初的每公斤40元,一路蹿升到现在的76元。
这涨幅,让不少人都怀疑自己的眼睛。
王老板家里的冷库里还囤着几十吨胡椒,笑呵呵地说:"货在手,心不慌嘛。
"也有药商就没这么淡定了,担心价格涨得太高,最后会"砸在手里",急于抛货套现。
在玉林中药材市场,一位香料老板分析,目前国内胡椒商家的库存其实很大,因为内外价差太大,热钱涌入频繁换手,才把价格炒得水涨船高。
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已经成为一些游资和经销商的常用"套路":通过信息平台,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加杠杆,低价囤货,高价抛售,轻松获利。
除了胡椒,其他进口香料的价格也在疯涨。
白术更是被指"价格超过黄金",从年初的每公斤几十元涨到现在的几百元。
就连很多人没听过的猫爪草,去年6月到今年5月,价格也从每公斤50-80元暴涨到800元。
中药材价格的这波疯涨,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近年来,中药材主产区频遭旱灾、倒春寒、高温等极端天气,导致减产严重。
以当归为例,甘肃岷县去年受旱情影响,每亩产量从正常年份的230公斤降到了200公斤左右,一些地方的减产甚至高达50%。
产量骤减,加上需求增加,价格飙升也就不奇怪了。
随着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中药材消费需求也水涨船高。
前几年中药材价格较低,不少农户纷纷弃种改种其他作物,供给进一步减少。
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药材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些游资和经销商,为了谋取暴利,恶意囤积药材,制造价格飞涨。
这无疑又给本就紧俏的市场火上浇油。
中药材价格的暴涨,让下游的中药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压力。
不少中药企业直呼"身陷两难":上游原料涨价,下游市场难以消化,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消费者更是直接感受到了中成药价格的上涨。
业内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缓解中药材价格的大起大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中药材生产体系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化种植和产销对接。
国家还应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库,在价格低谷时期大量收储,高峰期再投放市场,平抑价格波动。
只有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中药材的供需关系才能重归平衡,价格才能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