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系列 [第206节]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 / 主播:兆斌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文末及菜单栏可查阅目录。
下载地缘图集在对话框回复:地图本节关注区域:上、下加拿大;五大湖流域关键词:繁衍、划界一个试图在海外谋求利益的国家,需要有一些特别的手段提升殖民地的人口数量,以应对来自原住民及竞争者的威胁。
就这个问题来说,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种族大整合的伊比利亚半岛,态度相对要开放的多。
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并不特别忌讳在血统里吸收其他种族的成分。
相比之下,源出日耳曼系的西欧诸国,在种族问题上就要保守的多,他们仍然更倾向于依靠自我造血功能,来扩张对殖民地的控制力。
毫无疑问,法国并没有为“新法兰西”吸引到足够多的移民。
在其不得不退出北美时,其与英国殖民地1:23的人口比说明了一切。
这当然不是因为法国的人口比英国少,今天两国的人口都是6000多万,属于同一个数量级。
追溯历史,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在于采取的不同移民政策。
更准确说,对不同信仰者移民海外的态度,决定了两国殖民地人口的规模。
在王权受制约的英国,认定英国国教需要改革的“清教徒”们,可以选择前往殖民地建立自己的理想国。
而对于并不认同“清教徒”诉求的英国王室和政府来说,这种做法即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双赢。
既使得这些不稳定因素,不至于影响到国内政治稳定;又为殖民地的开拓提供了志愿者。
在法国,情况却并不相同。
如果说大英国帝国历史是一部“君主立宪制”的成长史,大陆属性的法国,则一直在努力克服与生俱来的地缘分裂性,试图以中央集权及“绝对君主制”为手段称霸欧洲。
客观说,两种价值倾向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地缘背景,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亦各有优缺点。
具体到增加殖民地人口这件事来说,英国的价值取向及做法,在结果上更为有效。
反观在宗教改革中坚持继续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法国,则倾向于选择坚定的天主教徒移居殖民地。
17世纪60年代,在法国向北美移民已经越过半个世纪后,法国人悲哀的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真正能够吸引到的长期定居者,总数仍然只有3000余人。
原因在于,“新法兰西”虽然因为能够出产毛皮而吸引男性冒险者,但对女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一片没有女人和孩子的土地,注定是没有生机的。
如果想让殖民地长期运转,并在粮食上自给的话,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殖民地社会则是必须的。
为了让“新法兰西”产生自我造血能力,法国开始在17世纪中期尝试有组织性的向北美输入适婚的女性移民。
在所有的做法中,尤以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提供资金支持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
太阳王招募12~25岁姑娘赴新法兰西 ∨其具体做法是:在虔诚的女性天主教徒中招募志愿者(大多为修道院抚养的孤儿),以提供嫁妆的方式鼓励她们前往“新法兰西”择偶。
这一延续时间为十年的计划(1663-1673),共为新法兰西输送了800多名适婚女性。
由于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