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峰河南旅游了一圈,挚友问我最喜欢哪个城市?他以为我会说,郑州、洛阳或是焦作,没想到我的答案是开封。
开封之美正如“清明上河图”所展示的那样,繁盛而又市井,开放而又精致。
小时候上历史课,老师问我们,古代中国有个城市叫“东京”,现在叫什么?当好多人都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我则说出了答案。
冥冥之中,我对这座城市的风情有种难以言说的趣味,总想发觉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清明上河园一角(作者摄)从课本走到现实,虽然现在的开封已不比往日之“东京”,但那种无法复制的城市之态,依然震撼人心。
东京梦华开封是座很可爱的城市,从清明上河园就可见一斑。
这一主题乐园于1992年动工,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再现了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繁荣景象,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早上9点的开城仪式为起点,这一主题乐园就不停地向游客们展现一幅幅秀美隽永的画卷。
甚至游客买东西的人民币都可以兑换为宋币,不免让人有一种穿越千余年前的错觉。
清明上河园大门(作者摄)园内不仅有类似拂云阁、汴河、牌坊、东京食街等典型的宋代景观,还有林林总总的仿宋演出和互动体验,比如斗鸡、杂耍、秋千、凉茶铺等。
其中,林冲怒打高衙内、梁山好汉劫囚车 、王员外招婿 、宋式民俗婚礼博得众多游人的驻足观看。
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一个画面是,表演开始之前的30分钟,就已有很多当地游客占据“制高点”。
有个山坡是观看表演的绝佳之地,人们纷纭而至,相互呼唤。
有的人为了占据居高临下的观看视野,甚至一跃飞至山坡之上的树杈之上,他像占了一个金矿似的,满脸笑意,接连向他树下的同伴发出“邀约”:“快来,快上来啊,我给你留个位置!”清明上河园内精美演出(作者摄)模拟宋代战场(作者摄)我想,一千多年前的“东京”城也应该是如此这般热闹繁华吧。
人们不再计较所谓的“面子”,也不会任何东西失去兴趣而变得麻木。
他们也会一跃至土丘树桠之上,振臂高呼,为同伴而呼,为生活而唤。
夜色开封北宋文人孟元老在金灭了北宋,被迫南迁之际,深切怀念“东京”的人和事,写下了扛鼎之作《东京梦华录》,这本书再现了“东京”的一世繁华。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孟元老对于“东京”的追忆,如同现如今人们对于“北平”或是“长安”的眷恋一样,总可以从一座城中关联一段如华梦那般的往事。
野蛮生长北宋建国伊始,开封并非是赵匡胤的首选。
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人,赵皇帝自然想把大宋之都放置在自己熟悉的“地盘”。
但他手下的很多人摆事实、讲道理,罗列出一大堆定都洛阳的弊端。
万般无奈之下,依唐代通济渠所形成的汴河塑造了开封最初的模样,这座城市被“荣幸地”推选为大宋的“城外城”,开始履行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使命。
赵匡胤中国很多的文人墨客,都以“大唐”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灯塔”。
其实,宋代给中华文明贡献的奇迹,并不亚于唐代。
开封这座城市的诞生及演化,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和大唐盛世时期的长安相区分,古称“汴梁”的开封从一开始就打造成一座“另类”而极富生命活力的城市。
长安城看起来横平竖直,对称规整。
街道被分割地极其清晰,一百零八坊与东西二市像似一张张棋盘,把人们带入一个规制严整、等级分明的世界中。
朱雀大街作为城市的横轴线,将坊、市、道路、城墙划分得泾渭分明,整个长安城亦被该条中轴线切割至极为精准的程度。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一代诗人白居易把长安城屹立于世的威严姿态,昭告天下。
长安城但北宋都城汴梁就显得“东倒西歪”,不够规矩。
因为地理原因,汴河斜斜地穿过开封整个城疆。
借助穿城而过的河流之便利,开封的布局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太多随遇而安的格调。
小商小贩一时间簇拥于河流四处,他们就像是那些站在树杈上急不可耐观看演出的游客一样,占山为王,生怕晚来一步就会被抢走风水宝地似的。
开封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歪歪扭扭”地形成了最初的格局。
开封城区图其实开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现在还是唯一一个穿城而过的中轴线亘古不变的城市。
虽然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这条中轴线几度拓宽,但其依然规规矩矩地留存于世,在野蛮生长与精良秩序中找到了某种平衡,这或许就是中原文化幸存至今的一大缘故。
在这歪歪斜斜而错落有致的自然生长之中,开封这一曾做过“小众王朝”都城的一跃之间成为大国之京都,其繁盛景象正如《清明上河图》呈现的那样,令人咋舌。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开封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
汴梁的繁华成为世人皆知的事实,它终于被古人称作“东京”,其实就人口数量及经济规模来看,昨日之东京要远远比今日之“东京”(特指日本东京)更胜一筹。
古城开封(作者摄)《东京梦华录》描述开封为“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
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宋史·地理志》则以官方口吻记录,“开封府,崇宁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
这一数量之可畏,就连同一时代的伦敦、巴黎、威尼斯等在欧洲人看来为“世界之中心”的城市,都难以比肩。
夜开封基于某种自然而发的建城逻辑,开封在众多中国城市之中脱颖而出。
随性而为的商铺以及它们散发出来的市井之气,让开封极具生活的气息。
它不再是诸如长安等城市自上而下的权力所驱动的城市,而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座自下而上形成的疆域。
这种“自然而然”的气质,成为了中国城市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位于开封市大梁路西段的夜市,还原了古老东京的“夜生活”。
每个店铺都采用北宋年间的风格,一字排开。
无论是大宋凉茶还是宋朝小笼包,都讨好着人们的味蕾,让人不知不觉地穿越到千年之邀的盛典之中。
这一由原“东京艺术中心”改造而成的风情美食中心,有一个至亲至爱的名字——小宋城。
小宋城(作者摄)小宋城(作者摄)小宋城让人们找到了北宋年间东京的感觉。
开封结束了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顽固地沿袭着的宵禁制度,人们开始在晚上选择灯火通明不夜天的生活方式,这似乎才是中国“夜间经济”之端倪所在吧。
《东京梦华录》中有言道,“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勾栏瓦肆、算卦占卜、杂技曲艺,夜生活在北宋年间成为社会的一种新风尚,影响颇为深远。
小宋城内景(作者摄)步入小宋城,仿佛穿越到古汴梁(作者摄)漫步在始建于2003年的小宋城,不仅肚子可尽享美食之欢,就连耳朵和眼睛亦可饱品大宋之梦。
只看到一位中年女子梳着古代的头饰,穿着宋朝华美的服饰,一板一眼着唱着按照豫剧改编的《你家在哪里》,脉脉含情,深情款款。
“你家在哪里,我家黄河边。
中原苦难地,红旗变新天。
”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中华文明从宋朝开始由黄河流域转入到长江流域。
黄河成就了中原,也“抛弃”了中原。
汹涌之水带给开封这座城市以兴盛的同时,也使中国最高的“地上悬河”像一把利剑始终威胁着这座城市。
让人担忧的地理劣势再加上政治变故,中华文化史亦像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经由北宋的都城转向下一个区域——临安,即现在的杭州。
小宋城美食(作者摄)但是,历史并没有因为经济文化之转移而遗忘掉富含中原文明养料的开封,所积淀起来的千百年来的血脉之源。
以开封为始的“城市运动”让北宋这一朝代独具大国气质,为日后南宋的重建铺就了畅通无阻的路径。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变化:城市勃兴,中国内地与国际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可以说,开封的兴旺不仅开启了一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化革新,还促成了一个个“新兴产业”的兴旺。
甚至日后南宋临安(今杭州)以丝织、瓷器和纸张为代表的制造业的大行其道,都离不开“东京”这座都城的历史功绩。
南宋御街·杭州(作者摄)如果说自上而下的权力铸就了“城”的雏形,那么自下而上的经济力量则成全了“市”的演进。
“城”是权力的代名词,它规整却封闭;“市”则是权利的集散地,喧嚣而开放。
其实,一个“城”也好,一个“市”也罢,一身气正的那个反倒不会令人更易感知到至美之魅,看上去乱糟糟的那个总最具天然之气,平易近人,和颜悦色,让人流连忘返。
视野 · 深度 · 新识国际版、人物版、时尚版、文化版,每一版面都将开拓一片“新大陆”。
带你发现“新大陆”,先点关注哦。
图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