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苏州四大园林,每年全国兰花展览第一站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年间五百名贤祠五百名贤祠,此祠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十二年恩锡重建,当时搜求刻像,存者大半,觅得拓本,补刻自晋散骑常侍顾公荣至清初尚书彭龄一百四十人,皆旧记所有,共自林文忠公则徐至吴学士信中十二人,则旧记无之当为丁亥以后所增。
漏窗沧浪亭内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外观各式各样,镂空的花纹也是 ,就漏窗框架的形状来看,有方形、多边形、圆形、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大部分的漏窗外形以方形和多边形居多。
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之池馆。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后归章、龚两氏。
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
元时改为妙隐庵、大云庵。
明嘉靖廿五年(1546年),僧人文瑛复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移亭土阜之上;道光、同治年间又经修葺、重建,遂成现状。
1954年向公众开放。
2000年11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园占地1公顷余,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
入园有横亘东西之土丘,土石相间,箬竹丛生,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
堂馆轩榭环山而筑,多集于山南,有明道堂、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
东西有康熙、乾隆二帝之御碑亭。
临水有面水轩、;藕花水榭、锄月轩等,廊轩相连,与水辉映,自成院落,别具一格。
园内有五百名贤祠,壁上嵌有自周至清二千余年间与苏州历史有关的名人石刻像594尊,弥足珍贵。
另有花窗108式,图纹各异,形式活泼,别具特色。
综观全园,该园保持了建园时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之特色,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园林专家誉为典型之“城市山林”。
沧浪亭与兰花的缘分要追溯至1964年,朱德委员长第三次视察苏州期间,参观了苏州名园拙政园,并向该园的花匠朱子安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姚轩宇先生赠送了十盆兰花与《兰花谱》。
沧浪亭因其闹中取静、有水环绕、空气良好,各种气质都符合兰花生长的要求,最终确定将兰花放在此培育。
因朱德委员长赠送兰花和《兰花谱》之举,使沧浪亭成为苏州的著名育兰基地。
从1995年起,沧浪亭与市兰花协会开始联合举办春季兰花展,每年一次,成为常态,至今已经办了24届,在市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谓是“全国兰展第一站”。
在苏州,只要说到兰花,就会想到“沧浪亭”三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沧浪亭兰圃与上海龙华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兰圃并称江南三大兰圃。
如今,作为首批江苏省品牌兰花示范园,沧浪亭兰圃内共有各类兰花2000余盆。
今年以来,沧浪亭管理处对标上海豫园、杭州花岗管理处等一线城市兰苑,扎实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陆续引进多个兰花精品,同时深入挖掘兰文化历史,拓展兰事项目。
接下来,管理处还将携多个蕙兰精品赴杭州参加“苏杭蕙兰互动”活动,进一步讲好苏州园林故事,使幽兰花香飘的更远,使“苏州最江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