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清醒。
他们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和外界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被情绪和欲望所左右,能够理智的思考和决策。
对待自己的事业,爱情,家庭,人际关系,社会现象等,都想得周到,清醒。
在这点上,很多50,60年代的老人都不得不佩服。
有些老人活到了六,七十岁,大半辈了,也不会悟道很多道理。
仍然活得昏昏愕愕。
我的一个侄女,可谓是人间清醒的典范,我常常称她是人间清醒一精灵。
她是学美术的,大学一毕业,就放弃了去出版单位工作的机会,专心在家做起了搜狐一族,专做图书的插画。
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感觉很开心。
她没有被老板刁难和随时炒鱿鱼的危机感,也没有同事间的嫉妒,争风吃醋的烦恼。
她的人际关系很纯净,每天只在网上和编辑打交道 ,工作之余,她努力提高绘画技艺,带着画本外出写生,贪黑练习线条,她的观点就是,只要画技过硬,无需去拍谁的马屁,只有编辑和老板求你得份,还得看我愿意不愿意,她把工作的关系拿捏的死死的,本末倒置。
她人长得漂亮,灵动的大眼睛,端庄的容颜,从小就是众人关注的对象,可她不为情所动,主张不婚主义,宁缺毋滥是她的信条,很少有男朋友交往,绝不参加让她不愉快的聚餐。
有几个同是绘画的朋友,没事聊聊天 ,聚一聚,聊的话题不会是抱怨老板的苛刻和同事中小人的阴险,聊的是绘画的技艺和如何对付外行的编辑。
她与我这个姑姑关系不错,原因很简单,别的亲戚都打听她的婚姻问题,介绍对象,逼婚。
只有我,在过年人多时,绝不会问她这些问题,她觉得我理解她,我尊重她的选择。
背地里,我也替她担心,希望她快把自己嫁出去,可她无动于衷,用她的朋友鸡飞狗跳的生活,一地鸡毛的日子,没完没了的家务以及莫名其妙的婆媳,姑嫂关系开导我。
她的观点是,我努力赚钱,不需要男人,我过我自己的人生。
家庭,爱情有多少是在维持和演戏,又有多少牵扯了不该有的关系和人情,与其让自己累,烦心,还不如单着快活。
她没有半点的孤独,每次结束一份合作,都要出去大吃一顿,找朋友来做客,体验各种美食。
她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看电影,看文艺汇演,听音乐,看画展,总之忙得不亦乐乎,找男人根本排不上号。
今年她也有40岁了。
我说,大侄女,你以后生活没有人照料怎么办?她则振振有词的回答我,姑姑,你放心,只要有钱,谁的儿子,都可能是我的儿子,都会为我服务的。
说到钱,她挣钱有道,收入微丰,但是花钱也同样有道。
不买一些社会流行的,不长久的烂货,也不会买高档的服装,在家里工作不需要,出门就是宽松的休闲装,得体又舒服。
她把自己的收入分成这样几块,自己买了房子,不用还贷,购买养老保险,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孝敬父母,虽然父母都有退休金,她还是为父母买吃买穿,亲戚朋友大事小情,都是礼数周到,还有一块就是,每逢年节,给赚钱不多的朋友送年货,水果,鱼肉,每年参加捐赠贫困山区孩子每日一个鸡蛋活动,一捐就是30名儿童,此外还给小动物救助中心捐赠口粮,生活的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若再提找男人结婚的事,她又有新的观念,以后会有机器人照顾我生活,陪我说话,智能的发展,它们比人类,男人更聪明,更会说话,更契合,没有说不到一起烦恼和相互不理解吵架,何乐而不为呢?到了假期,她就打起行囊,独自行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带上手机和画本,记录下美景。
我与她一起去过几个地方,她从来不给自己照相,她的观点是,我没有必要留照片,我只是来这个世上走一遭,体验一下这个世界的生活,最后我不带走一片云,我不留下一丝痕迹。
此外,她张罗着卖掉自己的房产,四海为家,走到哪里,住一段,哪里就是家。
我似乎有点惊叹和凉意。
我竟没有她想的如此通透,人生真的不过如此。
正像苏轼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间清醒是一种境界,需要不断的修炼和提升,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才能够逐步达到。
她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超越物质,欲望和虚荣等表面因素,达到心灵的愉悦与自我实现的境界,她的这种状态,可以更全面的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认识自我。
我暗自想,我的养老金花不完,积攒起来,我的儿女过得都不错,帮助她买一个能陪伴她的机器人。
她的观点又冒出来了,以后机器人遍地都是,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