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1日讯走进曲阜市东夏侯村圣达石雕厂,一块块石板被整齐放置,等待着被制作成精美的石雕。
别看东夏侯村村子不大,这家石雕厂却远近闻名,石雕厂的负责人王桂更石雕经验丰富,雕刻技艺精湛,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阜石雕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父亲做石雕粗加工,我也受父亲影响,对石雕兴趣盎然,从十八九岁下了学就开始学石雕了。
年轻的时候在老石雕厂,后来老石雕厂散了,我就出来自己干了。
” 王桂更师傅回忆道。
今年是王师傅制作石雕的第35个年头,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2009年,王师傅的石雕厂成为曲阜市文物局三孔旅游服务公司石雕制作基地。
“客户向三孔公司订购石雕,我就去现场制作,十几年下来,跑了不少地方,四川安居、湖南浏阳、广东遂溪……”谈起自己的雕刻经历,腼腆的王师傅也打开了话匣子。
生在小镇的他,如果不是因为石雕,可能很难有机会去那么多城市。
虽然王师傅与这些城市也只有短暂的相逢,但在他手中经过万千次雕琢的石雕会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扎下根。
曲阜大大小小的石雕厂不少,王师傅如何在这些竞争对手前站稳脚跟?手工雕刻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现在很多石雕厂都是用机器雕刻,虽然省人工、省时间,但是刻出来的花纹和字样不如手工的清晰。
”石雕是很直观的东西,做工好不好,技术怎么样,肉眼就能看得清楚。
从业三十多年,王师傅始终坚持最传统的雕刻方式,小到几公分的小摆件,大到几米的石雕像,小的几天,大的几个月,每一块石头都是在经历了千万次雕刻和打磨,才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圣达石雕厂是自家院子改建的,规模不大,人手也不多,到了刻碑旺季的清明时节就忙不过来。
为什么不用机器呢?王师傅说:“人家看重的就是咱这手工雕刻,要想买机器刻的石雕,人家就不来找咱了。
”虽然王师傅的手工石雕工艺精湛,也不得不面临周期长这一现实问题:旺季忙不过来,淡季销量不好。
王师傅的妻子说:“淡季的时候,很多对工艺要求不高的顾客都去了机器雕刻的厂子,他们家加工速度比较慢,价格也相对高一些,所以销量也成了问题,这段时间我们也在考虑要不要上机器。
”考虑归考虑,可王师傅肯定不会放弃手工石雕这一手艺。
“手工雕刻出的石头才有灵魂,机器雕出来是没有温度的。
”王师傅夫妻俩希望尽自己所能,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更多精美的作品,让一块块有温度的石头感染更多的人。
中国山东网记者 郝亚松 通讯员 韩可 孔雅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