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丰富,淡水目标鱼种众多,而不同的鱼也有着不一样的食性,想要成功的钓获目标鱼,应该以其食性为基础,进行饵料的配制,同时根据作钓时周边的环境,合理的改善饵料状态和味型,往往能够成功抓住鱼口,因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常钓鱼类的食性特征。
鱼类的食性当鱼度过了幼年期后,便开始出现明显的食性分化,不同鱼种会具备不同的食性,同时也因此而改变其生活的水层,目前可将鱼类的食性大致分为七类:01草食性代表鱼种: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这类鱼主要摄食水中的水生植物,包括水底的水草、水藻以及河岸边的芦苇、被淹没的庄稼植物等,同时也鲜有会在水面觅食落在水表的花草种子、嫩树叶、草籽、浮萍等。
02浮游生物食性代表鱼种:鲢鱼(白鲢)、鳙鱼、餐条等这类鱼主要依靠摄食水表的浮游生物为主,包含了浮游生物以及浮游植物,此类鱼的特点是有较大的嘴,通过大口的吸入表层水面,用鳃过滤浮游生物,滤食特点明显。
此外,还有一些餐条等小杂鱼,也是浮游生物食性,在水表层进行觅食。
03掠食性代表鱼种:狗鱼、黑鱼、鳜鱼、鳡鱼、鲈鱼、鲶鱼等这类鱼主要具备攻击性,会主动攻击小鱼小虾进行捕食,鱼比较凶猛,且大多为无鳞鱼,拥有锋利的牙齿和较快的游动速度,体格较为强壮。
除了小鱼小虾外,也会捕捉螺肉、贝壳、水生昆虫、青蛙等食物。
往往具备有掠食性的鱼类,钓友们常会使用路亚钓法进行作钓,以拟饵模仿饵鱼进行垂钓。
04底栖生物食性代表鱼种:青鱼、鲤鱼这类鱼生活在水底层,以水底的水生植物和动物昆虫为食,如水藻、螺肉、贝壳、小鱼、小虾、蚯蚓等,如青鱼不仅仅不是水底动植物,甚至会拨弄淤泥,寻找在淤泥中的贝类、螺类,而鲤鱼也具有拱泥的特性。
05杂食性代表鱼种:鲫鱼、鲤鱼、泥鳅、鳊鱼、鲂鱼、罗非等这类鱼不仅仅只有单一的食性,它们常以水生植物以及动物喂食,不是单一的肉食性或草食性,我国大部分的淡水鱼都是杂食性鱼类,只是在实行上会偏向某一食性,如鲫鱼和鲤鱼,大多数捕食水藻、水生植物为主,同时也会捕食蚯蚓、红虫、水表昆虫等。
这类杂食性的鱼类,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在我国大部分水域都能存活,且可四季垂钓。
06腐屑食性代表鱼种:鲴鱼、鲮鱼、梭鱼、鲻鱼等这类鱼主要觅食水底的动植物腐屑,以及淤泥中的动植物尸体,这类鱼因食性的特点,所以身体都较为细长,且嘴较小,以便啄食。
07人工饵料食性代表鱼种:养殖鱼类这类鱼都是养殖鱼,长期投放原塘颗粒进行喂养,因此具备人工养殖食性,目前除鳜鱼、黑鱼等少数鱼种以外,大部分淡水鱼都已经实现人工饵料养殖,因此在投放原塘颗粒时会出现抢食等情况,目前黑坑投放多为养殖鱼,因此具备有人工饵料食性,黑坑中使用原塘颗粒作钓,往往作钓效果明显。
食性的变化鱼类的食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目前的总结分析来看,鱼类食性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改变:时间、水域、温度。
01食性根据时间而改变四季的更替,同样发生在鱼类的生活圈内,岸边的植物生长到枯败,蚊子从产卵到成虫,螺类的繁衍到过冬,这些都是四季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影响着水中鱼类的食物链,如夏摇蚊的大量繁殖,使得水中出现大量摇蚊幼虫(红虫),此时大部分杂食性鱼类都会改变食性,以捕食摇蚊幼虫为主,而金秋来临,植物花籽的洒落和庄稼的掉落,都会给水中带来丰富的植物食材,此时杂食性鱼类更倾向于捕食植物类饵。
02食性根据水域而改变不同的水域环境会造就出不同的小型生态环境,光水面和浮萍塘,同样的鱼种,却有着不一样的食性,光水面的水域杂食性鱼类往往没有充足的植物进行觅食,因此浮游生物成为了重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