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行政区划下,各中央直辖市,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对周边省份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
各省之间,竞争多,协作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为吸引外部投资,大量举债,筑巢引凤,但效果不佳。
与此同时,不少省份为求发展,纷纷出台强省会等非均衡发展战略,以集全省资源造一城对抗外部虹吸、谋求自身政绩,同时政策制订者自身也是最大受益者。
各地、州也纷纷牺牲周边县份壮大中心城区。
乡镇及以下农村,人口持续流失,乡村振兴战略难以深化,各地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许多地区、县城都严重依赖房地产,走盲目扩大城市范围的同质化发展道路。
楼建了不少,但缺乏实体产业,房地产市场必然下行,发展前景不可持续。
如何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个人认为,可以考虑探索扩大行政区划范围和经济规模更大的大区制管理模式,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内抗风险能力。
可参照解放初期的大区模式将全国划为七大区,分别为华北、华东、西南、东北、西北、中南、华南,并在后四大区新设沈阳(长春?)、西安、武汉、广州四个直辖市,同时引入激励机制,将全国经济发展较好城市(财政净上交城市)新设为正省级都市区,类似于原计划单列市,由中央直接管辖,实行能上能下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独立发展、做大做强,并反哺欠发达地区发展。
各大区直辖市主要直接管辖设区市协调发展,并统筹管辖各省经济、社会、资源、市场。
各省直接领导下辖县。
市(区)、县分别走不同的发展路径,最终促进各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