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生的开始,是一年之计。
说到茶叶品质,无论是什么品种类型,界内界外一致好评的当属春茶。
在秋茶采摘后,就迎来茶叶新一轮的内含物质积累时期的休整期,经过整个冬天的积累,早春的复苏,清明前采摘制做的茶品质最佳。
今天,品饮一款2009年的八角亭茶业(原黎明茶厂)的早春银毫。
早春银毫,是八角亭一款比较有标志性特征的产品,此款茶特别具有勐海布朗山的特点:滋味厚重,香气清扬,回甘明显,山韵十足。
茶叶在压制过程中的松紧程度,在后期转化的过程中会有着不同的作用。
压制得比较泡松的茶饼,同样时间内,转化得最快,滋味更醇和,但香气更容易流失,饼外形的完整性更不容易保存,适于追求短时间的快速转化;比较紧的茶饼,茶叶中的苦涩味在存放同样的时间内仍比较明显,滋味显得醇厚,香气保存更好,饼形保存也更完整,但转化得也较慢。
茶叶好不好,撬开才知道。
茶撕开棉纸的外衣,撬开茶饼,里外看出来是一口料,可见选料的用心。
此款早春银毫,选用布朗山大树茶青,芽叶肥壮,条索分明,毫毛尽显。
经过了10年时间的陈化,整个饼面看到的都是泛着金红色的茶条。
滋味醇不醇,喝过才知晓。
煮一壶沸水,取上七八克,放于盖碗中,沸水冲下,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展开身姿,清纯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润茶后,再次冲泡,这个存放了近14年的茶橙黄透亮的汤色逐渐析出,这就是时间的魅力。
细细品尝,入口醇、厚,压舌感较为突出,随两三次呼吸后,轻咂嘴巴,舌底开始生津,舌面与口腔的体验感丰富,口腔两侧回甘明显。
整个品饮过程中,前十泡醇厚中略带苦味,涩感不强。
第十二、三泡后,茶汤中的苦和涩逐渐融合变得平缓,整个过程舌底鸣泉,口齿留香。
慢慢回味,品茶就像品人生,只要坚持,总能守见云开见月明,苦尽甘来! 时间,总是能给我们惊喜,当初存下的茶叶,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中,静静的转化着,不经意打开品尝,就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最后,附带一张2019年的早春银毫饼细节图,期待它的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