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主要成分琥珀是碳氢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树脂,化学成分为C10H16O,其中碳79%,氢10.5%,氧10.5%,有时还含有少量硫化氢。
琥珀酸含量越少,琥珀越清澈透明,透明琥珀的琥珀酸含量为3—4%,琥珀酸超过4%,则会出现云雾般的半透明状态,;而泡沫状琥珀的琥珀酸甚至超过8%,温度影响琥珀物理性质。
琥珀的形状多呈饼状、肾状、瘤状、拉长的水滴状和其它不规则形状。
属非晶质体。
颜色多呈黄色、橙黄色、棕色、褐黄色或暗红色,浅绿色和黄色、淡紫色的品种极为罕见。
油脂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折光率1.539-1.545,无多色性。
硬度2-3,密度1.1-1.16g/cm3。
性脆,无解理,具贝壳状断口。
琥珀为有机物,常温摩擦会释出迷人的松香味并产生静电吸引力,加温至150度到180度,琥珀就会开始软化,温度达到250度到375度时琥珀将会完全融化。
琥珀溶于酒精。
常含有昆虫、种子和其它包裹体。
琥珀名字的由来琥珀,波斯语kahrpba的音译,产于波斯及其它各国。
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
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
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意思是虎之魂。
琥珀是什么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
最早记录的化石树脂是石炭纪,但琥珀一直到白垩纪早期才出现。
著名的琥珀沉积岩来自波罗的海地区和多米尼加共和国。
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树脂,但现在则有开花类植物所产生的树胶。
波罗的海区琥珀有时含有昆虫或植物的残体。
推测该琥珀可能是在原始松树种Pinus succinifera 的森林中形成。
全新世的半化石硬树脂与琥珀的不同处在于它们在有机溶液中会熔解。
颜色一般为黄红色调,透明到前透明。
在150℃时,琥珀会软化。
优质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艺品,质次的则可以用作化工材料。
琥珀属于沉积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白垩纪或第三纪的砂砾岩、煤层的沉积物中。
中国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盛产琥珀。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形成琥珀。
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
琥珀的种类世界的琥珀类型约有100—200余种,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产的琥珀最有名,波兰和前苏联的沿岸是首产地,波罗的海琥珀品种繁多,质地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颜色有黄、红、褐、白、蓝、绿色。
中国根据琥珀的不同颜色、特点划分的品种为金珀、血珀、虫珀、香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蜡珀、蜜蜡、红松脂等,其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例如,虫珀和灵珀应该算是一种,都是指含有动物遗骸的琥珀。
花珀是指经过人工爆花工艺的琥珀,其中要注意,压制琥珀的泡花特别细碎,无序,背景浑浊。
蜜蜡是指不透明的琥珀,“千年琥珀,万年蜜蜡”之说乃谬误。
香珀是指摩擦后香味明显的蜜蜡,因为通常蜜蜡的处理程度小,所以香味浓郁。
水珀是指内含水滴的琥珀,也叫水胆琥珀。
琥珀颜色浓正,且杂质不多者为佳。
颜色以蓝、绿色和血红为好,但目前绿色琥珀发现在多米尼加、墨西哥以及中国抚顺等地,波罗的海绿珀多为高温下置于在化学药剂中所致。
透明血珀大多为高温烤色所致,天然血珀会有可见的内含物,通常,颜色浓正通常伴随少量可见杂质,有种说法是,微小的内含物是琥珀的致色因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