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上小篱笆,种上苹果树、桃树、梨树,这些废旧地一下子就高大上了,村里也干净整洁了许多。
”3月10日,站在村头新栽满果树苗的一片“新生地“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李屯村支部书记王书伟一脸喜悦。
“已经圈好的菜地和花园春天到了种上蔬菜、撒上花草,俺村到时就能增加一处游园景区,能吃能玩,增加收入,一举多得。
”今年李屯村计划利用荒废旧地改造20亩菜园,10亩梨树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色,是乡村的本色,绿色发展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太康县老冢镇积极改造荒废旧地,大力营造全民植树、布绿的浓厚氛围,找回一片绿水青田,让村庄看得见绿色,留得住乡愁。
老冢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拿出50余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用作环境卫生清理。
在整治过程中,他们发现村内有许多空闲宅基地和撂荒地长满荒草,不仅不好清理还很难保洁。
针对这一问题,镇里决定因地制宜改造这些荒废旧地,在全镇开展“三园乡村”建设,就将荒地除草、复耕,然后种植果树、蔬菜、花草,改造成花园、果园和菜园,变废为宝。
“我们准备把这块废荒地改造成4个莲藕池,周边种上果树,然后承包出去。
这样既利用了空间又改变了村容村貌,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当日,在该镇刘寨行政村李寨自然村西头的一片废荒地上,4台钩机正在忙碌的进行挖土作业,镇包村干部刘魁一边指挥一边介绍。
和刘寨一样忙着在村里改造的,还有其它11个村。
“自从管理了这块菜地,不仅村庄面貌变好了,还省了不少钱呢,我们几家去年都没怎么买过菜!”孙洼村的村民王东风开心的说。
他们口中的菜地是邻居王青云家的宅基地,王青云全家常年在外打工,宅基地就一直闲置着,孙洼村实施“三园”乡村规划后,由村委会出面,征得他本人同意,把这片地包给了几家邻居种菜。
针对闲置、废旧荒地,老冢镇采取农户自愿和村里集中规划的方式进行改造,改造好后,将管理权交给群众。
再栽上各具特色的小篱笆,不仅扮靓了村庄,也增加了群众收益。
“三园乡村”已成为该镇生态建设、美丽村庄的一个载体。
目前,全镇已规划50多处花园、果园、菜园,建成达30余处。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