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从满身尘灰到推窗见绿讲述人: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世业村永茂圩自然村村民韩连华我的家在一个江岛上。
这里推窗见绿、抬头赏景,门前有清澈的小河,门后有整洁的柏油路,江岸上是林立的树木。
可谁能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1952年,17岁的我坐船来到这里,抬眼一瞅,处处是土屋墙、茅草顶。
一家14口人上厕所,全靠茅坑里的一口大缸。
岛外的人都看不起这儿,觉得又穷又荒又土,岛上的年轻人也都想去外面谋生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镇里开起了船厂、砂石厂,村民收入越来越好,有条件的修起了厕所,但污水没地方排,就倒进门口的河道里;厂里的烟囱整天冒烟,空气越来越差。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
那会儿,村里的旱厕已经改成水厕了。
总书记十分高兴,叮嘱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滚烫的话语,至今温暖着我们的心窝。
很快,镇里行动起来了。
先是将岛上的4家船厂、3个砂石码头和40多家畜禽养殖场一个不留地关了,又建起了2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了107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系统。
全镇4000多户都实现了“厕所革命”,家家户户的厕所连上了污水管网。
我家门口的小河,也越来越清澈,大家放心地养上了鸭子。
绿水青山回来了,金山银山也跟着来了。
镇里引进了高效农业园、健康养生谷等项目,又开起了大型游乐场,游客如流水一样涌来。
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镇里还把原来的船厂改建成了健身公园、文化公园,老人小孩都喜欢,我也常跟村里的老姐妹去跳跳操。
我们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大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好风景,连小孩子都知道扔垃圾要分类。
就在前几天,村干部还跟我们说,未来,世业还要建设长江流域第一个碳中和岛,变成一个宜居、宜游、宜养的生态健康岛。
想想家乡未来的样子,我们更有盼头了。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胜、苏雁、任爽、耿建扩、陈元秋、王建宏、张文攀、王斯敏光明日报见习记者李层《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3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