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气横秋”的楼房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雨水没过脚踝的街……胡子1995年第一次来到 中山八路 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那时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初来乍到,还以为自己来的地方不是广州。
现在他已是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大叔,外号“胡子”,在荔湾安家落户,有个上高中的儿子。
“我儿子生得比我好看。
这个中山八也比我刚来的时候好看多了。
”“中山公路”源自“南方大港”计划中山八路的故事,还得从国父孙中山说起。
1918年,孙中山撰写了《建国方略》一书。
在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实业计划”,其中打算把广州建成“南方大港”。
这个设想后来因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得到推动。
罢工委员会认为,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经济扼制,振兴实业、促进广东的繁荣和更有效地封锁帝国主义统治下的香港,必须实现孙中山关于建设“南方大港”的计划。
广州各界爱国人士联合成立了“中华各界开辟黄埔商埠促进会”并决定修筑广州至黄埔的公路。
这条公路于1926年春建成,西起广州农林下路口、途径杨箕、冼村、石牌、车陂、东圃、鱼珠,东至黄埔,全长约18公里。
因为它是按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意图修筑的,故命名为中山公路(今为中山大道)。
“中山公路”再生“中山路”1947年,广州市地政局召开会议,对广州城市地名做了一次规范和完善,具体原则是:马路南北向的改称“道”,东西向的改称为“路”;一条马路如果有几个名称的,要用一个名称命名。
当年改名的有关档案于是与中山公路相接的几条干道皆改了名字,从“中山一路”一直叫到“中山六路”,它们的原名如下:中山一路:中山公路西段(由鱼珠起至东山农林路止)中山二路:百子路中山三路:大东路中山四路:惠爱东路中山五路:惠爱中路中山六路:惠爱西路至此,一条横贯广州东西的“中山路六兄弟”基本形成。
中山七路和中山八路加入,那是后来的事情。
中山八路的诞生中山八路诞生前,还有一条“难产”的中山七路,可谓命途多舛。
今天中山七路与人民中路的十字路口交汇点,以前是广州城的正西门。
1931年之前,从正西门到中山八路段还没有马路。
陈济棠主政广东时,计划在西郊建设西南铁桥(今珠江大桥位置处),规划从西门口开辟马路直通铁桥,这条规划中的路就是中山七路的前身。
1933年,修路计划因市政经费紧缺停筑。
3年后陈济棠“下岗”,只留下一条泥沙烂马路和两旁烂屋,直到抗战胜利都未有彻底治理。
《荔湾区志》形容当年的烂马路:“晴天如香炉烟尘碰面,雨天如墨盒泥泞难行”。
1946年元旦前后,从广州城正西门一路向西的五条马路,即石岗街、聚龙东路、恩龙路、陈家祠马路和荔湾南约被统称为“中山西路”。
其中石岗街、聚龙东路、恩龙路合为一体,命名为“中山七路”。
不过那时的中山七路依旧是条烂马路。
上世纪50年代,市政部门才铺好了烂马路路面,同期又续修了中山八路。
至此,“中山路六兄弟”成为“八兄弟”,成横贯广州东西的交通要道。
图中蓝框和红字为构成“中山西路”的五条马路。
50年代修路后,“中山西路”以荔湾东约马路(今荔湾路)为界,往西为中山八路,往东为中山七路。
今天的中山八路作为“中山路八兄弟”中最年轻的一位,中山八路也焕发着年轻的生命力。
“很多老楼,但比我刚来的时候好看,好像有重新刷过?”胡子说,1995年他刚来这一带租房的时候,中山八路很是不好看。
没想到后来修了富力广场,还有了地铁、商圈,和以前大不同了。
如今的中山八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西接南岸路、珠江大桥、东连中山七路。
广佛汽车站、中山八地铁站、中山八路公交总站都在一带,就连共享单车的数量也很多。
“多了华润万家、国美电器啊,还有很多银行,变化可大了。
”胡子一边感叹中山八路的配套设施升级,一边惋惜当年没在富力小区买房子。
不过,中山八路的童装批发城倒是一度深得胡子欢心,儿子小时候,胡子一家常到批发城去给儿子淘点零售货。
中山八路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母婴批发市场,荔湖大厦童装批发城、荔塘大厦童装批发城、富力儿童世界都集中在这里。
中山八路在荔湾区也算得上是吃货的第二天堂,沿着荔枝湾-中山八路-周门街一路吃下去,小食肆和大酒楼都能品尝到,尤其不能错过老字号周记茶餐厅。
胡子在荔湾22年,便亲眼见证了22年中山八路的突飞猛进。
现在住在中山八路的人,还记得起你们年幼时它的样子吗?【记者 小格子】【摄影 李元源 小格子】【编辑 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