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件大事!连日来,衣食无忧的吃瓜群众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大多数和新冠疫情有关,有一个其实已经流传很多的话题很少被人提及:今年的全球粮食问题。
全球粮食问题年年都提,每年据说都很严峻,得益于伟大祖国的庇护,全国人民岁月静好、衣食无忧,绝大多数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基本上无感。
国人的印象中,粮荒这种事早已尘封在上个世纪。
实际上今年的粮荒跟往年不太一样,天灾、虫害、人祸三重暴击下,今年的全球粮食危机可能真的会影响到你的餐桌。
天灾主要是全球持续变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
首先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粮食产量下降,这个每年都再提。
根据欧盟科学中心报告显示,到2020年,气候的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可能较为严重。
其次2020年的开端,全球各地也在变暖的气候环境下,上演着一幕幕的极端环境事件:整整持续了7个月的澳大利亚大火终于被暴雨扑灭,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暴雨带来的洪水;南极洲首次出现了超过20℃的高温,冰川融化加剧;2月初欧洲世纪暴风雨席卷而来,引发洪水危机。
而进入到4月份的北半球,气温将持续升高,高温天气前期在南半球造成的种种气候灾害将逐步北抬,沿着纬度逐步接近直至覆盖世界粮食主产区纬度带(此处没有图,请自觉回忆初中地理太阳直射地球的模型轨迹)。
虫害主要是今年沙漠蝗虫特别猖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这次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还在蔓延。
数以百万计沙漠蝗侵袭东非,破坏庄稼和牧草,而受灾地区原本就因干旱、冲突出现粮食短缺。
按照"气候预测与应用中心"的说法,东非最重要的种植收获季大致始于3月至5月,第二波蝗灾可能带来毁灭性后果。
人祸更准确点说是病祸——新冠疫情导致的农业减产和国际粮食进出口的人为限制。
近期,不少国家都有做出类似囤积食品、限制粮食出口、增加粮食库存等举动。
而越南作为最早采取行动的国家,的确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目前俄罗斯、塞尔维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埃及、阿根廷等9国都有着各式针对农业出口的限制举措。
不过以上这些国家的粮食出口限制对我国影响微乎其微,因为他们限制出口的粮食品种我们基本不缺。
得益于中华民族传统的忧患意识和勤劳智慧的付出,我们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上,自古以来就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201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高达66384万吨(超过6.6亿吨),其中稻米总产量接近2.1亿吨,小麦总产量接近1.34亿吨,玉米总产量超过2.6亿吨,此外还有还有2132万吨的豆类,2883万吨的薯类。
中国的大米库存量约1.15亿吨,小麦库存量约1.4亿吨,玉米库存量接近2亿吨——如此巨大的产能加上这么庞大的库存量,我们的粮食是绝对安全的。
吃的口粮,我们真的不缺。
我们缺的是一种不吃的粮食——大豆!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1000多万吨,我国大豆的每年(你没看错,这是消耗品)需求缺口高达9000万吨左右,主要依靠进口来进行补充。
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1亿多吨,其中仅大豆一项就要接近亿吨,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如果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我们国家的大豆进口会受到极大冲击。
大豆又不直接吃,进口那么多大豆干嘛?大豆是极其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主作为农业产品的要作用不是磨豆浆,而是制作食用油。
做油剩下的豆粕牲畜及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没错,猪饲料的主要原料就是它。
有较真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可以用花生榨油啊,我们可以吃玉米油啊,实在不行还有橄榄油。
对于这些无知到可爱的晋惠帝们,我真想给他们出个更好的点子——肥肉榨油更香呢。
问题就在于大豆制作食用油成本低,出油率高。
如果全部换成花生油,我们可能要进口更多的花生,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花生。
那么玉米油呢?玉米油制作更繁杂,食用的玉米油其实食用玉米胚芽提炼出来的,优质的玉米油甚至可以当作补品每天喝一勺。
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技术来看,玉米油全面取代大豆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包括其他各种油)不再详细说了。
显而易见大豆缺口大,会导致大豆涨价,大豆涨价会导致大豆油涨价,大豆油涨价会导致整个食用油涨价(没道理你低成本简工艺的大豆油涨价人家高成本繁工艺的其他油不涨)。
还有豆粕减少带来的猪饲料涨价问题,猪饲料涨价,猪肉必然就会涨价。
可能涨的不多,因为我国有战略储备肉。
我们可以三月不知肉味,但三天不吃一滴油恐怕不可能。
还有人肯定要说,既然大豆这么好卖,我国为什么不多种一点?因为,耕地不够。
按16年进口的大豆8391万吨计算,我国自给自足这些大豆需要7.9亿亩耕地。
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一个耕地红线:18亿亩。
如果可耕作的土地低于这个数字,那全国人民就有饿肚子的危险。
根据2016年的农业普查,我国共有耕地是20亿亩出头,就算是把一年几次播种的农作物算上,也不过刚好25亿亩。
如果拿出四分之一土地种大豆,那我们的小麦、稻米、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就不足以维持粮食安全红线。
更何况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只有水稻小麦玉米的1/3-1/4。
同样面积的耕地拿来种大豆,我们还没那么败家。
大豆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东亚人多地少,在这方面天然没有优势。
这个问题对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以及其他无耕地国家来说,都是无法克服的。
而包括美国、巴西、阿根廷的美洲国家,地广人稀,具备大豆种植天然优势。
而且大豆种植又相对轻松,撒个苗喷点农药,嗷嗷的长,特别适合农技水平不高又经常要休假的美洲农民种。
附送一个知识点,日本仅次于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大豆进口国。
再附赠一个知识点:大豆原产中国,神农就把大豆列为五谷之一,世界各国的大豆都是陆续从中国传播出去的。
目前美国保存中国的大豆种质资源2000多份,中国大豆遗传资源成为美国大豆品种的重要基础。
美国人承认,美国大豆生产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供应世界大豆要求的一半左右),中国大豆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鹅,不懂报恩的美国人总是拿大豆要挟我们,把大豆当利器在贸易战中首当其冲。
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贸易战以来,我们国家加大了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大豆进口量。
而近期上述几国因为疫情,大豆出口受阻,国内一些地方的豆粕价格已经出现了上涨。
到这里,国内大豆减少(进口少了)对吃瓜群众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解释清楚了。
有人说,不就是几元钱吗?用得如此紧张吗?对于收入不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绷紧神经是因为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造成的。
我国西晋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
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
"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我们不是担心是否吃的饱的问题,其实人们真正绷紧神经的原因,是大豆价格上涨将造成一连串的农产品上扬。
柴米油盐是人们生活中一天也不可缺少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家庭开支增加,而收入还没有增加的群体,当然会感到生活的压力。
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是从小苦日子过来的,至少我本人,最近屯了一点粮食:50kg大米,30L食用油,十几斤猪肉,若干蔬菜,5L酱油(顺手买的没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