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广西产业扶贫」一田两用稻螺双收 结缘猕猴桃奔上致富路

发布:2024-08-05 浏览:42

核心提示:混合带动模式今天给大家分享龙圩区发展稻螺生态综合种养助推脱贫攻坚和南丹县城关镇四山村产业扶贫案例。案例一:一田两用 稻螺双收——龙圩区发展稻螺生态综合种养助推脱贫攻坚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梧州市以发展生态养殖为手段,立足实际,紧扣市场,积极推进稻螺综合种养业发展,通过制定规划、打造示范,以点带面等措施,打造一个210亩稻螺生态示范点,带动全市目前发展稻螺综合养殖面积1000多亩,平均亩产值5500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500多户实现经济增收。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梧州

混合带动模式今天给大家分享龙圩区发展稻螺生态综合种养助推脱贫攻坚和南丹县城关镇四山村产业扶贫案例。
案例一:一田两用 稻螺双收——龙圩区发展稻螺生态综合种养助推脱贫攻坚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梧州市以发展生态养殖为手段,立足实际,紧扣市场,积极推进稻螺综合种养业发展,通过制定规划、打造示范,以点带面等措施,打造一个210亩稻螺生态示范点,带动全市目前发展稻螺综合养殖面积1000多亩,平均亩产值5500元以上,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500多户实现经济增收。
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部门联动。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
梧州市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以市农委、发改委、财政等主要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推进梧州市稻田综合种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职责,协调推进。
制定了《关于印发2016年梧州市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梧农委〔2016〕6号)文件,明确了发改委、财政、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职责,各尽其责,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业发展工作。
(二)广泛宣传,转变观念。
稻渔综合种养历史悠久,但受限于科技、设备设施落后及市场因素,其经济效益低下,不被群众看好,传统稻田种养业经历了由兴旺到衰落的过程。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现代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逐步凸显。
为扭转群众对稻田综合种养的旧观念,梧州市结合业务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服务、扶贫工作队工作,广泛宣传稻渔综合种养对经济增收及稳定粮食生产等的意义,为推进稻渔(螺)生态综合种养殖营造群众基础。
(三)因地制宜,市场切入。
梧州市是典型山区城市,山多地少,水田多分散于山冲之中。
近来年,随着农村务工人员外出及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剩余劳力少而造成水田闲置荒种,且这种现象正在加剧。
既不利于耕地保护,影响粮食安全生产,更不利于农民经济增收。
单一种稻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推进稻田综合养业。
为找准推进稻田综合种养业的切入点,梧州市组织业务部门从市场调查着手,摸清了梧州市田螺消费市场较旺,但田螺绝大多数是靠湖北湖南等外地供应的市场信息,立足山区水田荒种的实际,决定推进稻螺综合种养业。
(四)因势利导,打造典型。
近年来,梧州市龙圩区群众在各级渔业部门宣传引导下,发展稻田养殖田螺积极性非常高,龙圩区政府高度重视,决策到位,结合脱贫工作出台政策,扶持培育出广平镇佰宝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平镇兴业水产畜牧养殖合作社、广平镇帝兰专业合作社、广平镇长丰专业合作社和新地镇思贤专业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发展稻螺养殖,示范带动龙圩区发展稻田养螺2000亩。
为抓好稻螺示范,打造特色,梧州市因势利导,将龙圩区田螺产业升级提档,指导龙圩区在广平镇榃金村建设了210亩的稻螺综种养示范基地,打造稻田养螺生态循环模式,为我市稻螺综合养殖树立了典型。
(五)以点带面,示范带动。
梧州市积极争取自治区资金和技术支持,协调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帮助龙圩规划设计,打造龙圩区示范点。
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宣传,增强辐射示范效应,示范带动梧州市其它县(市、区)稻螺综合种养发展。
(六)技术跟进,服务到位。
一是组织渔业部门开展市县两级培训,市级与各县(市、区)联合或单独举办稻渔、稻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二是通过现场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农民群众对稻渔(螺)综合种养树立了信心。
同时,结合脱贫攻坚产业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和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强技术服务与指导,及时解决稻螺养殖技术难题,为稻螺种养业提供技术保障。
三、亮点特色(一)保护水田,稳粮增收。
我市分散于山区的水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适宜发展稻螺综合种养,可以保护水田,稳定粮食生产,亦能提高稻田亩产收益。
(二)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稻螺综合养殖,采取生态方式,使用经发酵的农家肥而减少农药化肥,田螺摄食发酵的农家肥,水稻吸收田螺的排泄物和富余的农家肥而净化水质,使稻螺形成生态互补共存,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循环。
(三)推行品牌+互联网+农业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注册了广平镇佰宝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安装了“一亩田”农产品买卖信息平台APP,推行品牌+互联网+农业模式。
通过政府搭建的平台广泛宣传合作社及其产品,不断提高合作社及其产品知名度,在互联网及微商宣传下,外地同行慕名前来参观交流学习。
案例二: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助力脱贫——南丹县城关镇四山村产业扶贫案例一、 基本情况四山村位于南丹县城关镇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是“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
全村366户,人口14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77人。
现有耕地面积806亩,其中水田587亩,旱地219亩。
全村共种植猕猴桃680亩,板栗2000余亩,核桃1600余亩,其他林木6000余亩。
2016年以来,四山村围绕科技精准扶贫,以“产业脱贫+科技支撑”为主线,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及派驻第一书记的作用,把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本村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取得较好成效。
四山村于2016年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目前贫困发生率为2.83%。
二、 主要做法(一)正确引导带动,发展合作组织。
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水果局、科技局、农业局等多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目前全村成立了南丹县长源红心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广西南丹县四山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南丹县天海农林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南丹县永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四家农民合作社,并通过广西旭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统一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目前四山村发展猕猴桃产业680亩,成为四山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
截止目前全村共发展种植猕猴桃680亩,猕猴桃产业共覆盖293户农户,覆盖率达80.05%,其中“十二五”精准扶贫户21户,“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75%。
猕猴桃产业已成为农户增收主要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擦亮乡村振兴“成色”,清镇市站街镇“三员”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