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油霜皮革制品表面出现白色的粉末,皮革专业术语称为“霜”。
霜又有“盐霜”和“油霜”之分,油霜与盐霜如何区分及处理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问题首选来说一说什么是油霜与盐霜:在皮革面上形成的白色粉状油脂渗出物,叫做油霜;在粒面上出现的一层灰色霜状物,叫做盐霜。
油霜是皮革粒面上形成油蜡状的白色粉末,专家们的通过红外线光谱分析出了油霜的化学成分:长链的羧酸酯和少量脂肪醇(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硬脂酸、甘油三酸酯等高凝固点的长链【C-18以上的】脂肪酸及其酯),在革面上涂一层矿物油,可避免油霜。
盐霜是革内含有的大量可溶性盐引起的。
区别油霜和盐霜的方法是用热熨斗熨烫,盐霜不被革吸收,而油霜被革吸收。
革上的盐霜擦去后将重现。
霉霜一般为白色带绿,有的发黄或浅红色,不溶于水,抖动时有少量烟状物产生。
霉霜主要是由于皮革受潮后,革内污物(包括油脂)腐败而产生的。
一、油霜的成因1、传统成因观点:(1)原料皮天然油脂脱脂不彻底造成的 制革生皮本身含有一定的天然油脂,尤其是多脂的绵羊皮和猪皮。
多脂的原料皮在湿加工过程中脱脂不彻底或不正确,这些天然油脂在气候交变、微生物、存放条件等因素叠加迁移或渗出,附着皮革表面而成“霜”。
机理是:天然油脂水解成固态的脂肪酸,硬脂酸是由甘油三硬脂酸酯组成的脂肪酸,水解为甘油和硬脂酸。
脂肪酸固体部分是:硬脂酸、棕榈酸、胆脂固醇等;(2)加脂剂配伍不当而成因◆加脂时采用大量的饱和油脂或含有大量饱和油脂,因为这些油脂与皮革纤维结合不牢固,迁移 到皮革粒面上而成“霜”◆加脂时有大量中性油存在,干燥后迁移到粒面上;◆加脂时加脂剂中含有高凝固点的油脂在气候交变时,体积膨胀挤出到皮革粒面上;(3)工艺操作不当:◆中和不当:中和PH低,或中和深度不够。
在加脂时,加脂剂渗透不好或提前破乳;◆在加脂固定时,加入过多的酸。
这些多余游离无机酸,能把加脂剂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气 候交变时成“霜”;2、新传统成因观点:(1)是有饱和脂肪酸及其甘油三酯结晶而成“霜” Reich和Oertel认为当皮革中油脂含量超过8%时,加脂剂的有效成分不仅存在于皮革纤维上,同时也存在纤维间隙中,油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