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有一种书房情结。
在享受人间温情、世俗烟火之余,书房,常常成为人们心目中极好的去处。
中国传统的书房,韵味无穷,不仅是思想的栖息地,更沉积着深厚的人文内涵,盈溢着传统文化恒久的暗香。
善品堂宣纸线装书房,正是融合了宣纸、线装、竖排、国学经典、木制书柜等等传统文化元素,精心打造的一款呈现东方美学的传世书房。
善品堂宣纸线装书房的书,全部采用安徽宣纸制作。
宣纸素有“千寿纸”之称,它虽然是草木纤维织就而成的,却可以历经时间洗礼而不腐。
安徽宣纸名起于盛唐,成型于明初,自诞生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它薄似蝉翼洁如雪,抖似轻绸不可闻。
在中国传统书房的典籍中,宣纸因其“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挫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成了首选的艺术文字载体。
善品堂的宣纸图书全部采用了手工线装古法装订,其装帧设计是我国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
陈国庆在他的《古籍版本浅说》中写道“中国图书的装订术,演进到现状是最为进步的了,从艺术性方面说,到了线装,也是最为美观的了。
”线装书作为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是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两大发明结合的最高体现。
它的外观和谐而高雅,散发着极具中国特色的儒雅气息,让人们在读书的同时,感受线装书装帧形式带来的艺术享受。
线装书版面的上下空白处,就是“天地”,读书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
天地之间的线框就是栏。
与之搭配的宣纸,纸质如玉一般光滑,柔软轻便,墨色像漆一般油亮。
翻开宣纸线装书后泛有淡淡的纸墨香味。
善品堂宣纸线装书籍采用简体竖排,既方便了现代人阅读,又保留了竖版阅读中“保护眼睛、运动脊椎、思维交叉连贯、点头认同”等妙处,读后会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拿起来就很难放下。
书籍内容由中国文化书院作学术支持,国学大师汤一介和人民艺术家王蒙担任学术总顾问,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担任主编。
众多名家对国学典籍逐字逐句注解翻译,并有精彩评点,无需古文基础也能轻松读懂。
善品堂藏书用了8年时间,打磨出版了55部国学经典书籍,有万经之王《道德经》、有千古奇谋《鬼谷子》、有传世天书《素书》、兵家圣典《孙子兵法》、一字千金《吕氏春秋》,还有四大名著,中医四大典籍,《三希堂法贴》、《毛泽东手书真迹》,更有现代著名作家王蒙讲读系列,钱文忠讲读系列等等,每一本都是精品,将出世入世,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商战谋略,历史文学囊括其中。
以宣纸线装的形式来承载这些经典内容,更加能够体现其独特的阅读和审美效果。
在善品堂宣纸线装书房中阅读这些国学经典,我们心灵所受的益处,就好像游览山水对身体所受的益处一样。
我们从那些高峰下来,变得更为健壮;我们的内在,变得更纯洁清净、无丝毫污垢了。
于是,我们装备更为齐全,就可以跳出生活琐碎与偶然的表象,从容地面对生活,悠游地品尝人生的百味,在平淡琐碎中发现动人美好、丰富多彩,在偶然与短暂中体会深沉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