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学大院作者:纪秋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每一天,我们都在自由地呼吸。
这无比自然的生理行为让我们习惯了氧气的存在,以为它一直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实际上,在地球将近46亿年的历史中,近一半的时间,可供呼吸的自由氧气分子的含量,还不到现在大气氧含量的0.001%!每个人都不能不呼吸。
套用流行的一句话说,我们的命,是氧气给的。
那氧气是谁“给”的呢?换句话说,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 的氧气是从哪来的呢?地质历史中的增氧事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要归功于地质历史中的一系列增氧事件。
增氧事件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气氧含量显著上升的过程(当然,地质中的“很短时间”也是好几个百万年)。
最主要的是两次全球规模的增氧事件。
第一次发生在距今约24亿年前后,被称为大氧化事件。
第二次发生在距今约8-5.4亿年,被称为新元古代氧化事件(划重点:这第二次增氧事件,使大气氧含量增加了十倍左右)。
图:地质历史时期大气氧含量水平氧气的产生与消耗为什么会发生增氧事件?这就得弄清楚氧气的产生与消耗的关系。
大气中的氧气永不停歇的被产生和消耗,两者的博弈决定大气中氧气的增减。
氧气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途径是光合作用。
这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
植物、蓝藻等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合成糖类(也就是有机碳)的同时,释放氧气,这是大气氧气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