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向阳博士 向阳空间结构资讯在钢结构设计时,一定会遇到柱脚节点设计。
但由于此节点横跨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等专业,又会应用于高层钢结构、异形钢结构或钢结构厂房等不同领域,还要涉及抗震设计等,因此各类规范给出的算法和构造措施有一定的不一致,给设计人员造成一些困惑。
为此,本文对刚接柱脚的“外包式”和“埋入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方便设计师查询采用。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中关于柱脚的描述如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中关于柱脚的描述如下:《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 138-2016 中关于柱脚的描述如下:《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中关于柱脚的描述如下:可以看出,所谓“外包式”或“埋入式”,是根据柱底处于混凝土基础的高度位置区分的。
而本质上无论哪种形式的柱脚,混凝土基础都需要根据钢结构柱底的反力,进行计算配筋设计,而钢结构的构造措施应该是相同的。
例如:钢结构圆管柱脚,按各类规范的构造措施,取大值如下:柱脚底板尺寸:按柱脚压力计算确定柱脚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mm钢管埋深或外包高度:不宜小于直径的3倍钢管外包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220mm(无地下室时)钢管浇灌混凝土高度:高于基础顶面不小于1.5倍直径钢管内隔板厚度:不宜小于25mm栓钉数量:按柱脚弯矩和剪力计算确定栓钉直径:不宜小于19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锚栓数量:按柱脚上拔力计算确定锚栓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5倍锚栓直径(设有锚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