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茶盏,茶盏的形状及历史渊源茶盏,其实就是现代叫的“茶杯”。
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
茶盏的称呼开始于唐朝以前。
据考古和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
在别人谈到建盏时,我并不知道是指什么,原来是桌上的小茶杯,但说是茶杯又不像一般的茶杯,叫碗嘛也觉得不太妥当,因为有的很小巧。
知道称作是“盏”后,便对此名产生了疑问。
自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具就发展很快,也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
从这些诗文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对茶器的代称有所不同。
在唐代,饮茶器具常被称为“茶碗”、“茶瓯”。
而唐诗里“茶瓯”出现的频次要远高于“茶碗”。
“瓯”字义是指中国古代酒器,形为撇口小碗式,用于饮茶,称“茶瓯”,在《说文》中释为“小盆”。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为主,讲求的是茶汤的色泽与变化,为此茶皿具有碗口口径大、矮小的特点,喝茶如喝酒,一样具有大碗豪饮之风,也与早期民风开放、社会包容性广等软性因素有关。
宋朝时期,有“建盏”之称当发展到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从粗犷慢慢地转变为内敛、沉稳、儒雅、精致。
而斗茶风气盛行,让传统的低矮茶碗无法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求。
所谓“好马配好鞍”。
《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
”这种斗茶,黑白分明,一目了然。
所以斗茶家们都对黑釉茶盏(碗)情有独钟,皆因建盏最适合“斗茶”。
苏东坡《送南屏谦师》的“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为例,更出现了“茶碗”转变为“茶盏”一说。
更以建阳生产的建盏为主流茶盏。
而建盏的“盏”为何不叫“瓯”呢?因为若取“瓯”字,就与古建州行政中心——建瓯市重名了,所以称建盏。
茶碗、茶瓯、茶盏、茶杯——历代不同的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