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瓯唐·皮日休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古诗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邢台历史文化遗产——邢白瓷。
作者为晚唐大诗人皮日休。
本诗是皮日休所作组诗《茶中杂咏》十首之九。
《茶中杂咏》从茶人、茶具、茶艺等十个方面描述了唐代人的饮茶生活。
茶瓯指的是茶杯。
邢台在唐代称为邢州。
当时邢州的邢窑是邢白瓷产地。
邢窑是中国白瓷的发祥地,是中国最早的官窑之一。
邢白瓷邢窑古代窑址位于今邢台市内丘县与临城县一带。
邢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古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南方以浙江越州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河北邢州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平分秋色的格局,史称“南青北白”。
唐代,邢白瓷作为贡品向宫廷进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饮茶文化的发展。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邢瓷类银似雪”,说明邢白瓷质地纯白,且有一定透明度。
唐代李肇在撰写《国史补》时记载“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反映了唐代邢白瓷产量巨大,畅销全国。
本诗首联强调邢白瓷在全国的地位。
唐代,邢窑出产的精品邢白瓷,是达官贵人追捧的高档“奢侈品”,是官宦人家宴请品茗时彰显身份的重要道具。
白瓷和青瓷是风行唐代唯二的代表瓷器。
质地洁白似雪的邢白瓷,在文化上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对干干净净的高洁品性的心理追求,因而饱受士人欢迎。
颔联讲的是茶瓯器型。
唐代茶杯在器型上以圆口为主流,时有浅口杯,如盏碟。
如此茶杯,无论横看侧看均如圆月。
除了器型如圆月,更重要的是器质轻盈剔透,如冰雪薄云。
令人爱不释手,又生怕稍微用力便会捏碎杯盏。
在作者眼中,白瓷茶瓯吸收天地精华,好像有了魂魄一般,是活生生的。
颈联描述茶汤在茶杯中的形态。
唐人饮茶以绿茶为主,且煮茶如熬汤,会添加些许佐料。
煮好的茶汤舀到茶杯里,一枚枚零碎的茶叶,青碧旋转,如春日枣花一般。
由于煮茶有料,茶汤往往带有绿色泡沫浮于汤水之上,轻轻啜一口,汤水和泡沫的清香萦绕在唇齿之间。
由此可知,对于唐人来说,饮茶是一种精神极为愉悦的生活享受。
特别是对于社会动荡的晚唐,饮茶,或许能令浮躁焦虑的心境沉寂下来。
于是,尾联用了晋代高僧支遁的典故。
好像在说,饮茶能助人参佛悟道。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至少自唐代,饮茶就和佛家生活结合在一起了。
在唐代鼎盛的佛教发展中,邢白瓷不知是多少高僧大德的生活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