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主导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苏州“雷神”童充获评江苏最美人物!

发布:2024-08-18 浏览:17

核心提示:在世界防雷领域,有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中国名字:童充。作为我国首位国际防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主导者,他首创动态防雷模式,联合国际防雷科学委员会等近20家国际学术组织,启动由中国主导的“雷震子计划”,推动全球防雷的跨界合作。5月28日,国网江苏电力苏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童充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童充10岁就敢爬避雷针儿时梦想助其织就神奇“捕雷网”“小时候的我,在其他人眼里一定是个很奇怪的小朋友。很多同龄人都还在害怕打雷的时候,我却觉得,所有

在世界防雷领域,有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中国名字:童充。
作为我国首位国际防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主导者,他首创动态防雷模式,联合国际防雷科学委员会等近20家国际学术组织,启动由中国主导的“雷震子计划”,推动全球防雷的跨界合作。
5月28日,国网江苏电力苏州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童充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人物”荣誉称号。
童充10岁就敢爬避雷针儿时梦想助其织就神奇“捕雷网”“小时候的我,在其他人眼里一定是个很奇怪的小朋友。
很多同龄人都还在害怕打雷的时候,我却觉得,所有的害怕都源于未知。
所以,为什么不摸清雷电的秘密呢?”童充是一名70后,从小便受到身为电力工程师的父亲的影响,对雷电兴趣浓厚。
在那个质朴的年代里,成为科学家,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只不过,童充用自己的努力,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童年时的童充“大概在十岁的时候,有天我趁着天晴跑到了母亲工作的医院楼顶,去研究上面的避雷针。
”当时年幼的童充很快就被大人发现并及时“救”了下来,可这能“招引雷电”的装置,却在童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童年时的好奇心,也就此贯穿了童充的一生。
童充好奇的雷电2002年,正在武汉大学攻读研究生的童充接触到了“雷电可用传感器探测”的概念。
“一直以来,防雷都是以避雷针这种被动防御为主。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预测雷电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不就可以提前防护,主动规避雷害么?”崭新的防雷思路,给童充带来的刺激不亚于被雷“劈中”一般。
而从小动手能力就极强的他,很快就把理念与技术结合在一起付诸实践。
童充正在家中组装设备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由童充设计研发的“多频空间辐射探测装置”诞生。
这个装置可通过低频脉冲传感器,远比人耳更早、更灵敏地“听”到雷声,并通过光纤通信进行声光预警。
自此,童充结合探测与防护为一体的动态防雷理论体系基础正式诞生。
而这个“多频空间辐射探测装置”,至今仍然在西环路苏州体育中心的五环桥上坚守着岗位。
童充与其研发的广谱雷电探测装置2004年,童充作为中国唯一也是年纪最小的论文发表者,第一次应邀参加在芬兰的国际雷电探测会议(ILDC)。
而他也用精彩的发言,迎来了满堂喝彩,以及纷至沓来的留学、工作邀约。
而他却推掉了所有的邀请,毅然回到家乡,进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的太仓分公司一线工作。
也正是在一线中的工作,令他真切地直面雷暴天气的灾害性。
童充参加国际雷电探测会议“只要打雷,线路开关跳闸的情况就会明显增多,这对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影响非常大。
但是我的动态防雷体系可以很好的提前预测雷电,从而为防雷工作争取最宝贵的时间。
”也正是这时,童充坚定了自己构建完善动态防雷体系的信念,并于2010年,在李立院士和单位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专题研究,创造性地将“模糊神经元人工智能”等理论引入研究领域,进一步创新突破传统防雷模式。
童充2012年8月,童充再次收到国际防雷大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提名通知,并以史无前例的全票当选。
大会主席法尔哈德·拉奇迪更是用“他的名字将会留在世界雷电研究发展史上”这一高度评价,作为童充的颁奖词。
而他的传奇防雷之路,也就此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童充荣获国际防雷大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电博士·动态防雷”团队应运而生从创意到理念,再从理念到体系,直至最终走向现实。
这一条防雷之路,童充走了22年。
幸好,童充并非一人独行。
童充带领团队与国际专家交流2016年,“智能配电网雷电传感及动态防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正式立项。
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童充成立了“电博士·动态防雷”团队,牵头研发“智能电网动态防雷系统”。
发展至今,“电博士”已成为一个拥有46名成员的强大科研团队。
电博士核心团队合影“实际上,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完全是拿出自己平时休息的时间,来一点点推进动态防雷系统的研发工作。
”童充介绍说,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工作,例如有的人专门负责国际联络、组织国际会议及交流。
有的人专门负责技术研究和攻关,也有的人负责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可以说,每一位‘电博士’,都在‘用爱发电’。
”童充与团队日常测试设施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调试……大至系统集成,小至代码编写,全部需要研究团队自主完成。
也正是在这样的拼搏努力下,2017年5月,团队在苏州成功研发上线世界首套地区级的动态防雷监测系统,监测范围达一万平方公里。
系统投运以来,已成功预警并避免苏州地区30余起电网事故,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
世界首套地区级的动态防雷监测系统8年的奋斗时光中,童充带领团队成功攻克雷电领域一系列重大难题,获得30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开创性地建立了世界首个基于“跟踪、预测、控制”的动态防雷体系。
团队也成功将雷电防护从“静态被动模式”转变为“智能动态模式”,引领全球迈入了雷电防护的新阶段,成果获第三十三届国际防雷大会“世界领先”鉴定。
而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动态防雷技术上实现“领跑”,真正的走在了世界最前列。
动态防雷体系发展历程每天仅睡四个小时“童颜”依旧的童博士拼出一个国际标准采访时,童充无意间谈到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
深夜工作的童充“童博士真的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
经常是半夜两三点的时候,还在和国际专家沟通技术问题。
”袁婧是团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电博士”,主要负责数据分析工作。
而在她眼中,童充像是与雷电接触多了一般,“浑身充满了能量。
”然而被同伴们笑称是依然有着一副好“童颜”的童充却深知,自己这无穷无尽般的精力,实际上不过是使命感在“作祟”。
袁婧“雷电防护是一件造福全人类的事情。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的增多,人类对于雷害的静态防护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而由我们主导的‘动态防雷体系’,作为防雷技术的全球战略研究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紧迫感,童充近乎是在呕心沥血地推动着动态防雷技术的发展。
而他的目光,已经投射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由中国来主导制定动态防雷国际标准!由中国发起的“雷震子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动态防雷技术的研发是在勇闯无人区,而制定其国际标准,则更像是登月一般,步步艰辛。
“标准在人家手里,标准更新,我们就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跟随。
只有让中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全球引领。
”童充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从技术的提出者变成技术的引领者、主导者。
2018年3月起,童充带领“电博士·动态防雷”团队开始为智能电网动态防雷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奔波劳碌。
童充与团队“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其实就是联系沟通工作。
时差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每天白天,童充按照北京市区正常工作,抽空与团队完成技术研发。
而到了下班时间,童充的另一项工作却悄然拉开序幕:六点至十二点,他要与欧洲专家连线讨论技术,十二点以后,则是换成与美洲专家连线……高强度工作使得童充一度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和家人,作息混乱的他只能经常独居。
而他却把这当成了是一种习惯了就好的“日常”。
2023年,在童充与团队呕心沥血的努力下,“电博士”团队主导制定的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获国际大电网组织雷电专委会全票通过。
世界首个动态防雷国际标准获国际大电网组织雷电专委会全票通过“人生的精彩,在于挑战未来。
亲身参与,见证这个世界的发展。
”现如今的童充,一边率领着团队推进防雷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把科研的种子,传承到下一代手中。
2019年1月,童充注册成立了“苏州供电公司科技志愿服务队”,和服务队成员设计面向科研工作者、一线员工的动态防雷技术系列公益课程。
此外,他还以邀请中小学生参观新能源小镇、走进中小学开展校园科普宣讲等方式,为中小学生普及绿色低碳生活、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当我们手里握着接力棒时,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手中的接力棒给传承下去。
”童充笑着说,技术的研发是无止境的,而年轻的力量,亦是无穷大的。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21岁男子约网友自杀,聊天记录震惊女友!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