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名扬海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形成的?作者 圣凯 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中国文化的洗礼,逐渐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中国佛教。
随着佛教信仰传统的长期积累,再加上修学参访、兴建寺院等,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的圣地信仰。
至明清时期,禅宗寺院走向衰落,僧俗大众逐渐以传统名山如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为主要参访、进香之地,使名山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远播海外,最终形成“四大名山”的信仰格局。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形成,是中国佛教信仰具有标志性的现象,也是佛教中国化最具代表性的结果之一。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信仰形成的过程和因素名山信仰的形成,是一个综合了经典记载、地理形胜、塔寺高僧、感应传说、信徒朝圣、国家支持等因素的历史过程,是中国佛教信仰圈的最明显标志。
四大名山作为菩萨道场,经典记载是神圣信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