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这朵绚丽的花朵,作为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对于它的起源、特性和与中国香港地区的渊源,我们或许还有许多未知。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红花羊蹄甲NO.01紫荆花与红花羊蹄甲紫荆,是中国香港区花的别称,亦名红花羊蹄甲,在中国华南的众多城市中,它常被选为街道两旁的绿化树种。
因其树形优雅挺拔,且花期绵长,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喜爱,特别是在中国香港地区,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繁花似锦的南方,紫荆花并非单一的存在,而是羊蹄甲属中几种开花乔木的统称。
它们以粉色、白色、桃红色、紫红色等缤纷色彩,点缀着街头巷尾,成为南方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而在这些紫荆花中,红花羊蹄甲因其独特的美丽,被选定为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的区花。
红花羊蹄甲,是洋紫荆和羊蹄甲天然杂交而来的品种。
它的花瓣红紫色,呈倒披针形,近轴的1片中间至基部呈深紫红色,美丽而独特。
尽管它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不能结实,但通过插枝的方式,它依然能够繁衍生长。
作为观赏树木,红花羊蹄甲的花大且艳丽,是广州等南方城市的主要庭园树之一,也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NO.02紫荆与北方紫荆花的区别尽管名字中都有“紫荆”二字,但南方的紫荆花与北方的紫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
南方的紫荆花指的是红花羊蹄甲,属于豆科羊蹄甲属,而北方的紫荆则属于豆科紫荆属,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科属差异。
紫荆花香港区花紫荆花【紫荆】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拉丁学名为Cercis chinensis Bunge,别名“满条红”和“珊瑚树”,隶属于豆科紫荆属。
因其木材与黄荆相似但色泽偏紫而得名。
紫荆可丛生或单生,高度通常在2至5米之间,树皮和小枝呈灰白色。
其叶子纸质,形状接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长度约为5至10厘米,宽度与长度相近或略短。
叶子的先端急尖,基部形状则从浅心形到深心形不等。
两面通常无毛,嫩叶呈绿色,仅叶柄部分略带紫色。
叶缘膜质透明,新鲜时尤为明显。
紫荆的花朵为紫红色或粉红色,通常2至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其主干上的花束较多。
随着枝条越往上部,幼嫩枝条上的花朵数量逐渐减少。
花朵通常先于叶子开放,但在嫩枝或幼株上,花朵则与叶子同时绽放。
紫荆的果实为荚果,形状扁而狭长,颜色为绿色。
紫荆的花期主要集中在3至4月,而果期则在8至10月。
【中国香港紫荆花】拉丁学名为Bauhinia blakeana Dunn,学名为红花羊蹄甲,中国香港地区人亲切地称之为“紫荆花”,而在中国台湾地区则被称为“艳紫荆”。
它属于苏木科羊蹄甲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6至10米。
中国香港地区紫荆花的叶子呈革质,形状为圆形或阔心形,长度在10至13厘米之间,宽度略超过长度。
叶子的顶端会分裂成两部分,形状酷似羊蹄,裂片大约占据全长的三分之一,裂片端部呈圆钝状。
它的花序通常为总状花序,有时分枝形成圆锥花序状,花色为红色或红紫色。
花朵硕大如掌,直径可达10至12厘米。
花瓣共有五片,其中四片分列在两侧,两两相对,而另一片则翘首于上方,整体形状宛如兰花,因此也常被称为“兰花树”。
中国香港地区紫荆花的花香清新宜人,带有近似兰花的清香。
它的花期非常长,从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4月。
NO.03紫荆花与香港的渊源原来,紫荆花与中国香港地区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1880年左右,一位法国神父在中国香港地区岛薄扶林钢线湾首次发现了红花羊蹄甲,并将其移植至伯大尼修道院。
此后,红花羊蹄甲在中国香港地区广泛传播,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之一。
1997年中国香港地区回归时,紫荆花被正式定为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的区花,并成为区旗上的符号植物,寓意着中国香港地区与祖国永不分离、团结一致的美好愿景。
如今,一座高达6米的紫荆花铜像矗立于中国香港地区会展中心新翼的人工岛上,成为金紫荆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这座被称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的铜像,不仅见证了中国香港地区主权的移交,更象征着中国香港地区永远繁荣昌盛的未来。
紫荆花铜像紫荆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历史长河中,紫荆花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它代表着中国香港地区人民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象征着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许多公共场所和标志性建筑旁,都可以看到紫荆花的身影。
它们或独自盛开,或成群结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每当游客来到中国香港地区,都会被这些美丽的花朵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紫荆花还成为了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区徽和区旗上的重要元素。
在区徽上,紫荆花盛开在五星红旗和中国香港地区特别行政区区旗之间,寓意着中国香港地区在中国的主权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而在区旗上,紫荆花则与白色的五星和红旗相映成趣,展现了中国香港地区的独特魅力和多元文化。
说明:部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