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妻俩出门做核酸,钥匙忘在家,附近开锁的也没有了,灶上还烧着东西,非常危险。
能不能快点来帮我们开下门!”近日,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涉疫社会救助分队不时收到这样的紧急求助。
“本以为居民居家期间,突发事件会少一些。
”分队队长曾保森介绍,没想到他们最近的工作依然繁忙。
除了开锁,他们还承担辖区内涉疫场所的社会救援、环境消杀和物资转运等任务。
3月中旬,普陀区消防救援支队在桃浦站成立涉疫社会救助分队,由7人组成,其中5人是党员。
从“火焰蓝”变身“大白”,这支队伍一直处在高强度工作下,最多一天连续出动30余次。
一天开16次门锁,提醒市民被锁门外及时报警近期不少居民急着出门做核酸检测,忘带家门钥匙的情况频频发生。
“4月1日,是我们分队开锁最多的一天,平时没有这么多。
”曾保森告诉记者,当天分队出警18次,16次都是开锁。
4月1日上午10点,分队刚刚帮一名小区业主打开门锁,又接到紫藤苑小区求助开锁的警情。
原来,社区民警一开始想帮老人联系家人,但老人手机没带,关于儿子儿媳的信息不正确。
在隔离管控期间也无法喊锁匠上门,民警就联系消防来协助。
向上级报告后,消防队员们穿着防护服、带着装备,跟着老人和民警一起上楼处置。
“老人家的防盗门还是蛮新的,如果直接‘破门而入’蛮可惜。
看到窗户比较破旧,就想着‘破窗而入’进入屋中开门,这样损失小一点。
”曾保森说。
老人同意后,曾保森和队员们用电动剪破钳把窗户上的不锈钢剪掉,另一位队员爬进去后把门打开。
曾保森介绍,疫情期间,他们还碰到居民因忘带钥匙、盲目翻窗不慎被卡的极端情况,“这十分危险,如果忘带钥匙,建议大家及时报警解决”。
儿子生日都忘了,老党员身先士卒投身一线巧的是,4月1日也是救助分队队员胡华北小儿子的生日。
“那天晚上9点多,终于有了一点空闲,我拿出手机,看到小儿子发的微信,才发现那天是他的生日,迅速回了个信息,还来不及看回复就去下一个任务点了。
”胡华北开车时才想起,前两天还答应过他一定不会忘记……此前,胡华北撤回休假申请,主动加入救助分队。
他说:“我是队里年纪最大的,又是老党员,这个时候我应该先上。
”作为分队驾驶员,胡华北每天第一个下楼检查车辆、装备,最后一个上楼休息,一遍遍对车辆、器材进行反复消杀。
每完成一次任务,老胡总是仔细地给每名年轻队员消杀,并对他们说,要想更好完成工作,首先要保护好自己,消杀工作一点都不能马虎。
深夜,分队又接到任务,一批外省援助的物资抵达,需要紧急搬运。
现场,老胡又是干得最起劲的,大白上满是灰尘,白手套也变成黑手套……他和队友在深夜连续工作近4小时,搬运蔬菜等生活物资近30余吨。
从3月中旬到现在,分队队员都还没回过一次家。
“因为大家需要24小时执勤,平时就趁着午休或者晚上休息,和家里人打个视频电话。
”曾保森说,“现在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们都挺着一股劲在抗疫一线工作,我们一起迎来抗疫胜利的曙光。
”作者:张晓鸣编辑: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