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洞窟空间图像:莫高窟第400窟西夏藻井凤首龙身图案探微(莫高窟藻井图案特征)

发布:2024-09-02 浏览:52

核心提示:沙武田/主讲 朱敏琪/整理2022年4月10日晚,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金石文献古器物研究中心主办的“古物与艺术史系列讲座”在线上举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教授受邀以《洞窟空间图像:莫高窟第400窟西夏藻井凤首龙身图案探微》为题展开演讲。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张书彬副教授主持,特邀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孔令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建宇副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常红红副教授作为与谈嘉宾。沙武田教授的讲座,由西夏重绘的莫高窟第400窟藻井井心独有的凤首龙身图像出发,

沙武田/主讲 朱敏琪/整理2022年4月10日晚,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金石文献古器物研究中心主办的“古物与艺术史系列讲座”在线上举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沙武田教授受邀以《洞窟空间图像:莫高窟第400窟西夏藻井凤首龙身图案探微》为题展开演讲。
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张书彬副教授主持,特邀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孔令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建宇副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常红红副教授作为与谈嘉宾。
沙武田教授的讲座,由西夏重绘的莫高窟第400窟藻井井心独有的凤首龙身图像出发,探索、阐释了其所引发的洞窟空间问题与装饰纹样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关注到这一图像背后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
讲座伊始,沙老师指出研究背景有三。
其一,敦煌晚期石窟是目前敦煌研究的热点、焦点和瓶颈问题。
其核心问题,如怎样认识11-13世纪宋、西夏、辽、金、回鹘、西藏多民族艺术互动背景下佛教美术的“神系重构”?“神系重构”背景下如何辨识敦煌曹氏归义军晚期、沙州回鹘、西夏(元)几个时代的壁画艺术?宋夏时期新一轮求法热潮背景下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在敦煌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认识藏传佛教影响下的“汉藏美术”及其带来的艺术新时代?莫高窟第368窟顶西夏装饰图案莫高窟第151窟主室西夏重绘壁画西夏艺术的面貌十分复杂,常见有一些程式化的石窟壁画,此外还有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构图精密的版画,和莫高窟第465窟这类极具代表性、有着独特时代风貌的的洞窟。
在“神系重构”的语境下,西夏艺术风格多样、多元共存,这正是西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艺术特征所在,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夏特色,这也体现出其显密、汉藏圆融下的艺术面貌。
显密、汉藏圆融背景下的西夏佛教艺术面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夏洞窟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但西夏洞窟研究在敦煌学界颇显冷门。
即使在敦煌艺术史专题的梳理作品中,也往往一笔带过,或仅作草草叙述,难窥西夏艺术真谛。
西夏艺术史研究现状,与整个西夏史研究的大环境相关。
元人不修西夏史,致使西夏变成一个被湮灭的国度。
直到黑水城艺术品被发现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这个王国。
今日西夏学蒸蒸日上,但艺术史研究依旧不够充分。
惟有藏传美术史圈内能从较为客观的历史出发,大大推动西夏艺术史的认识,但单纯的藏传美术史仍不能解决西夏艺术史的灵魂与精神。
敦煌后期西夏的石窟艺术,是一种“厚背景”的艺术,而非单线式。
忽视这一点,也就轻视了西夏佛教的复杂性,最终使得洞窟壁画成为被历史表象误导的历史图像。
而“汉藏美术”概念的提出,是解读西夏艺术的关键和密钥。
其二,是新的研究方法的提出,即石窟“空间”研究的新视角。
张建宇《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而巫鸿最新出版的《空间的敦煌》对敦煌的空间研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三,洞窟壁画图案的研究走到了一个新时代。
敦煌石窟包含的图案与纹样浩如烟海,专题研究的并不多,深度也不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
莫高窟第400窟窟顶藻井凤首龙身莲花纹莫高窟第400窟是一个典型的敦煌晚期石窟,窟顶中间为藻井,周围装饰几何纹、团花纹等富有装饰效果的纹样,其藻井中央的凤首龙身图案颇为独特,在敦煌石窟中属仅见。
西夏史学者如史金波、岳键、陈玮、李玉峰都关注到这一图案,多把龙凤及其相关图像和西夏皇室政治相联系。
但沙教授认为,佛教洞窟壁画有其自身发展的艺术理路,也有宗教思想观念的作用和主导,并非均受现实社会政治的左右。
“以图证史”虽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思路,但不能将所有图像都放在这一框架中研究。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沙州回鹘、西夏时期洞窟窟顶藻井流行的棋格团花纹,及大量形式多样的几何纹和各类缠枝花纹,均作为装饰图案而简单化处理。
若仔细考虑,作为洞窟藻井井心位置之图像,从洞窟建筑空间而言,属于洞窟覆斗顶四披的集中点,又是洞窟的最高点,必然是洞窟内一处视觉的聚焦点。
但同时,作为最高点,其在窟中的观看受到高度、角度和光线的制约,也是窟内作画时最困难的地方。
在这个位置的作品即使是作为装饰纹样的设计,也必然有其特殊之处,有其特殊的设计思路。
在敦煌石窟中,凤首龙身图像并未流行开来,第400窟属仅见材料,这强烈暗示着图案背后的深层历史和宗教含义。
原认为属西夏,实为归义军晚期宋时期的莫高窟第16窟藻井曹宗寿时期重绘的莫高窟第130窟藻井曹议金“大王窟”莫高窟第98窟藻井,914-925年间曹议金夫人回鹘天公主功德窟第100窟藻井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洞窟与沙州回鹘洞窟中,有许多绘龙凤图案的藻井,如莫高窟第16窟、第130窟、第98窟和第100窟。
在统计现有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再结合已有图案研究,可以看到团龙、龙凤藻井在曹氏归义军的五代宋时期颇为流行,并延续到了沙州回鹘时期与西夏时期。
正如关友惠所讨论,团龙、团凤和龙凤藻井在曹氏归义军统治时期近一百年时间里较为流行,在洞窟中的表现形式和组合关系不尽相同。
因此,可认为归义军后的回鹘与西夏洞窟中出现类似图案,很大程度是曹氏归义军时期图案的延续,这也是西夏洞窟壁画题材、样式、艺术风格的基本现象。
讨论西夏时期藻井龙凤图案的图本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历代敦煌藻井图案(敦煌藻井图案纹样)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