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不患无卤而柴难”:明清时期云南盐业社会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发布:2024-09-03 浏览:23

核心提示:一般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被剥削甚至破坏。不过,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的李陶红博士对这一断言有些犹豫。她在自己的新书《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出版)中写道,“诸多关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关系的研究均一味地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而忽略了人类为争取生存和发展、力图维护和谐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以致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考量过于平面化,缺少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多维互动。”《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李陶红

一般认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环境被剥削甚至破坏。
不过,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的李陶红博士对这一断言有些犹豫。
她在自己的新书《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9月出版)中写道,“诸多关注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关系的研究均一味地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而忽略了人类为争取生存和发展、力图维护和谐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以致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考量过于平面化,缺少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多维互动。
”《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李陶红对云南盐业社会的兴趣来自对故乡历史的好奇。
她出生于云南楚雄州白盐井附近的一个村落——赤石岩,尽管家族已迁居他处,但她的父母仍常回去居住。
据村里老人回忆,白盐井周边的村子历史上承担着制盐工序上的各种各样的工作,她家所在的村子主要是砍柴。
因为熬制盐卤需要消耗大量柴薪。
村民可以把柴或山区的其他物资背到盐井那边的集市上做交换。
这是云南盐业社会“以卤代耕”的生计方式中的典型一环。
关于滇盐的研究,李陶红介绍说,尽管滇盐在某些时期可能进藏或流向东南亚,但总体而言,它的区域影响力相对有限。
在边缘地区,这种局限性是合理的。
与川盐或两淮盐相比,滇盐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地位相对较弱,研究群体也相对较小。
不过李陶红认为,滇盐的研究仍然具有丰富的潜力,尤其是在探讨云南地区社会中滇盐的意义时,仍有许多待发掘的问题。
目前李陶红专注于滇盐史的研究。
她已出版三部关于云南盐业历史与文化的学术著作,分别是《咸的历程:明清以来云南石羊古镇城镇化研究》(2019),《以卤代耕:云南盐业社会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2023年),以及《柴薪与盐:明清以来滇盐开发的生态人类学研究》(2023年)。
澎湃新闻就云南盐业社会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生态适应情况采访了李陶红。
现石羊古镇全貌。
作者供图澎湃新闻:从《咸的历程》到《柴薪与盐》,你一直关注着云南盐业社会的变迁。
什么是盐业社会?为什么盐这种物资在云南这么重要?李陶红:变迁是人类学的一个经典议题。
我的变迁研究最初关注的是城镇化的过程(《咸的历程》),在这个议题的框架下,第二本书《以卤代耕》关注的是盐的经济共生形态和民族关系。
《柴薪与盐》是我做滇盐研究的第三个专题,关注盐的生态议题,特别是柴薪和盐的生态关系。
“云南盐业社会”这个概念是基于我的研究,用我自己的语言来定义和分析云南的社会类型。
我知道创造一个概念是很难的,也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
“云南盐业社会”是以卤水和柴薪为原料,以盐业生产运输交换为主要生计方式,形成了食盐交换和其他附属经济的经济形态。
在这种云南盐业社会中,以盐为中心,形成了人群的聚集和分工的社会形态。
同时,以盐为基础,也产生了盐业社会的文化形态。
这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类型,我用云南盐业社会这个概念来描述它,也是为了方便我的研究。
当然,这个概念可能还有一些不足,也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补充和讨论。
云南盐业社会最基本的生计是“以卤代耕”,这让我们联想到农耕文明——费孝通先生说的乡土社会是以土地为根基的社会。
而以卤代耕的盐业社会,是以卤水为原料、柴薪为生产资料的社会。
在云南,比如我这本书关注的白盐井和黑盐井,盐的原料卤水都是从地下抽取的。
卤水就是含有盐的水,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再用另一个重要的生产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无卤阻燃PP阻燃原理及应用,何为无卤?无卤子行业的定义与标准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