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丨每天学点新鲜知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昔日金陵, 六朝古都。
如今物换星移,古城虽然丧失了功能,但是城外繁华依旧。
而刘禹锡这一首诗,更是写尽了古城的苍莽与悲凉,全诗最后落到“女墙”这个字眼上,墙就墙呗,难道墙还分男女?女墙,是指城墙上呈凹凸形状的矮墙,而男墙则是——好吧,并没有“男墙”。
女墙用于为城墙上的守军提供掩体,防止他们被攻城方的弓箭击中。
同时,女墙上一般留有孔洞,方便守军观察城外敌方部署,同时在最低限度暴露自己的情况下,可以还击。
电影中塑造的士兵守城景象至于女墙之名的由来,东汉《释名》里这么说:“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
由于女子相对男人体格娇小,所以古人将城墙比喻为“汉子”,而将城墙上,用以当做额外掩体的小墙,比喻为“妹子”,女墙之名,由此而来。
在《三国演义》的赤壁鏊战之后,有一段周瑜屯兵于南郡城外,欲攻南郡,却中曹操之计的故事。
“见曹兵分三门而出,瑜上将台观看。
只见女墙边虚搠旌旗,无人守护;又见军士腰下各束缚包裹,瑜暗忖曹仁必先准备走路……遂令众军抢城。
数十骑当先而入。
瑜在背后纵马加鞭,直入瓮城。
陈矫在敌楼上,望见周瑜亲自入城来,暗暗喝采道:“丞相妙策如神!”一声梆子响,两边弓弩齐发,势如骤雨。
争先入城的,都颠入陷坑内。
周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马。
关于女墙的得名,还有另一种说法,中国古代,丈夫为尊,女子为卑。
城墙为主,那么矮墙理应为辅。
故称“女墙”。
你瞅啥,瞅你咋地在中国古代,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儿,那可是被重重保护,锁于深闺,但是还好庭院四周的小墙高不过肩,可以窥视墙外之春光,不然估计能把人活活憋死。
还可以让大小姐免于遭人耻笑,丢了矜持,这种小小的窥视被称为“睥睨”,时间长了,逐渐引申成,大户人家庭院中这一抹矮墙的名字。
然而这矮墙是死的,人是活的,小小“睥睨”,在真正需要穿过的人面前,形同虚设,于是还成就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例如著名的古代爱情故事《西厢记》中,崔莺莺托红娘给张生送过这样一首诗:待月西厢下,迎风门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张生一看便知,这是约会的邀请,崔莺莺这是在告诉张生,今晚我在家中等你,我的门是开着的,你进院子的时候,从矮墙上翻进来即可。
翻墙小能手张生“睥睨”和军事工事“女墙”,形状类似,都是小矮墙,功能类似,都是保护墙内的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