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疫情来势汹汹,很多小伙伴知道自己“阳了”,就是靠一根水银体温计测出来的。
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的记忆中,装在蓝白塑料管里、一端闪闪发亮的水银体温计都是家里的常备物品,感冒发烧都得靠它测一测。
水银体温计在这次感染高峰时期,药店和网络上的水银体温计甚至都断了货,邻里之间互相借着使。
但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却又居家必备的水银体温计,3年后竟然要全面禁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水银温度计3年后禁产其实这件事2017年就已经公布了,原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委于2017年发布了第38号公告,宣布《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对中国生效,其中有一条规定就是“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对中国生效汞是一种重金属,熔点是零下39℃,因此就成了少有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再加上银光闪闪,所以才有了“水银”这个家喻户晓的别名。
水银温度计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了液态金属汞的热胀冷缩。
在温度计一端的玻璃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银,它的比热容比较低,因此对温度非常敏感。
水银体温计的玻璃泡内装有金属水银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增大,就会沿着温度计内部的毛细管向另一端流动。
温度越高,水银柱能达到的刻度就越大,就能够测量体温了。
不过当水银体温计从高温的地方拿开后,水银柱并不会自动缩回玻璃泡中,这里就需要用力甩动体温计,利用惯性让水银柱回到较低的刻度,才能保证下一次的测量是准确的。
水银体温计用过一次需要甩动复位由于水银体温计不存在任何电子设备,完全依赖液态金属的膨胀,所以测量结果非常可靠,也为大家所信赖。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必须要和人体的高温区域直接接触,例如夹在腋窝或放在舌头下面。
而且水银柱受热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稳定下来,所以测量时间比较长,需要几分钟才行。
但这些只是使用上的一些不便,水银温度计最大的缺点,是水银的毒性和污染问题。
很多人都有过打破水银温度计的经历,这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
温度计的水银泄漏出来之后很难处理,如果要扫帚来扫,水银会附着在扫帚上,之后还会蒸发,造成室内空气污染。
水银温度计破损后汞会泄漏水银具有毒性,特别是蒸发后的汞蒸汽,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很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还会在生物体内积累。
水银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对口、粘膜和牙齿有不良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一支水银体温计一般含有0.5~1g的汞,如果破裂后汞全部挥发到空气中的话,汞蒸汽的浓度将超过安全标准数百倍,如果通风不好的话,危害还是比较大的。
一旦发生汞中毒,将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水银泄漏后对人内会产生不良影响“水俣病”就是一次著名的汞中毒公害事件。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出现了很多生了怪病的猫,这些猫步态不稳,像是在跳舞,还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不久之后,当地发现有不少人也得了这种病,从而引起了重视。
“水俣病”患者症状轻则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而严重的会出现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为了查明水俣病的成因,日本花了12年的时间,直到1968年才证实是日本氮肥公司在当地工厂产生的汞污染。
水俣病患者氮肥公司在当地生产的是氯乙烯和醋酸乙烯等化学产品,需要使用汞作为催化剂,大量含有汞的工业废水被排放进了水俣湾,在鱼虾体内生成了甲基汞。
人和动物吃了含汞的鱼虾后,这些汞会侵害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从而造成水俣病,有些新生儿由于在母体内就受到了污染的影响,甚至在出生时就带有先天性水俣病,存在运动和语言方面的障碍,令人叹息。
汞污染了海水中鱼虾其实不止是氮肥的生产会形成汞污染,很多工业品都含有汞,例如电池、开关和继电器、某些类型的荧光灯、肥皂和化妆品等。
由于汞污染的巨大危害,2013年10月10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在日本熊本市举行,该会议表决通过了旨在控制和减少全球汞排放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该公约现有128个缔约方,中国也在其中,并于2017年8月16日生效。
公约在中国生效之后,不仅从2017年8月16日起禁止开采新的原生汞矿,还规定于2032年8月16日起,全面禁止原生汞矿开采,这就从源头上抑制了汞的生产量。
含汞体温计将禁产除此之外,还将限制使用汞催化剂的生产工艺,禁止一些含汞产品的生产,其中就包括水银体温计。
国家药监局就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既然水银温度计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那么其它种类的体温计能不能取代它,并方便和准确地测量体温呢?其实不用水银的体温计产品有很多种,有采用热敏电阻的接触式电子体温计,也有利用红外测量的耳温枪、额温枪,还有和水银温度计同一原理的膨胀式体温计,只是把玻璃泡中的水银换成了镓铟锡合金,这种合金在常温下同样是液体,因此也可以像水银温度计一样通过热胀冷缩来测量体温。
镓铟锡合金体温计但这些温度计却各有各的缺点。
接触式的热敏电阻体温计测量速度快,笔者家里就有一支,放在腋窝下10秒钟左右就可以出结果,而且不用像水银温度计那样用力甩回去,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但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测量误差有点儿大,实测能差出0.8℃左右,对于判断有没有发烧还是影响颇大。
热敏电阻体温计而利用红外线测温的耳温枪(测量鼓膜温度)和额温枪(额头温度),测量速度更快,几乎可以立即看到结果。
但这种家用的测温枪误差比热敏电阻体温计更为明显,例如笔者曾经用过的一种额温枪,误差甚至能达到1~2℃,而且测量额头的不同位置得到数值差别很大。
额温枪的误差较大这是由于红外线测温的精度与距离有关,如果距离不合适,误差就会比较大。
而家用的测温枪不太容易掌握这个距离,因此会给人测不准的感觉。
另外无论是热敏电阻体温计还是红外线测温枪,由于是电子设备,按理说都需要定期校准。
但在家庭使用时,有可能既没有校准的意识,也没有校准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差。
耳温枪与这两种体温计相比,简单可靠的镓铟锡体温计在精度上很有优势。
镓铟锡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由于不含汞,因此又叫无汞体温计。
这种体温计是1993年由一家德国公司发明的,由于原理和水银温度计相同,也不需要定期校准,可保证终身准确,价格也不算特别离谱。
2010年10月,中国第一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镓铟锡体温计面世,近年来才开始批量生产。
无汞体温计镓铟锡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的使用方式完全相同,符合国人的习惯,因此有望成为后者的最佳替代品。
但这种体温计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好甩”,在一次测量完成后,镓铟锡体温计同样需要用力甩动,把金属液柱甩回去。
但笔者在阳性发烧期间使用时发现,这种体温计甩起来非常费劲,需要甩很多下才能甩回去,比原来的水银温度计又费时又费力。
镓铟锡体温计其实用甩动的方式复位温度计本身并不推荐,最好的方法是用酒精擦拭玻璃泡,酒精挥发后就可以便汞柱恢复正常。
不过相信大多数人没那个工夫和心情去找酒精来擦,更多的人还是拿起来就甩。
镓铟锡体温计为什么不好甩,笔者目前还没找到权威的说法,如果不是个别体温计的设计和生产质量问题,那应该是镓铟锡合金的性质和水银还是有点儿差别。
镓铟锡体温计希望无汞体温计将来能够改进这种缺点,真正做到像水银温度计那样方便好用,毕竟2026年之后就得靠它挑大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