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三级会议与大革命:路易十六究竟做错了什么?(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杀了吗)

发布:2024-09-08 浏览:39

核心提示:今天我们来聊聊法国大革命。当然,这篇文章不打算和你回顾这场革命的全过程。只关注一个人物和一场会议,这个人物是路易十六,这场会议即著名的三级会议。 如果我问你法国大革命为何会爆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社会民不聊生,政府腐败无能。至于路易十六也八成是个昏君,身边没准还有几个奸臣当道,欺上瞒下,蒙蔽圣听,要不然老百姓怎么会造反呢?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历史,往往比后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1/6 国王与贵族我们先了解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国内情况。 路易十六之前的两任皇帝,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

今天我们来聊聊法国大革命。
当然,这篇文章不打算和你回顾这场革命的全过程。
只关注一个人物和一场会议,这个人物是路易十六,这场会议即著名的三级会议。
如果我问你法国大革命为何会爆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社会民不聊生,政府腐败无能。
至于路易十六也八成是个昏君,身边没准还有几个奸臣当道,欺上瞒下,蒙蔽圣听,要不然老百姓怎么会造反呢?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历史,往往比后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1/6 国王与贵族我们先了解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国内情况。
路易十六之前的两任皇帝,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爱大把大把地花钱。
路易十四被称作“太阳王”,爱慕虚荣,穷兵黩武。
路易十五生活奢靡,荒淫无度,还留下了“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样雷人的“金句”。
祖宗大肆挥霍,留给子孙的就是沉重的债务。
至1786年,政府的财政赤字已高达500万法郎,整个国家财政亏空,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路易十六接手的就是这么一个烂摊子。
登基之后,他主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还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回人心。
但请注意,此时国王与民众的关系,还远远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好转了。
真正的矛盾并不在国王和民众之间。
国家之所以经济困难,不完全是因为对外战争与王室挥霍。
这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一个国家的财政是否健康,还取决于另一项重要因素:政府能否征到足够多的税收。
但法国国王能征的税并不多,因为作为征税大户的贵族阶层拥有诸多特权,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享受超低的税率。
在当时,如果一块土地是贵族的,只需要交3个法郎的税。
如果是平民的,则得交14个法郎。
哪怕两块地的面积和肥力一样,贵族所交的税也远远少于平民。
据说在路易十六时期,法国有一半的财产未正常纳税。
此外,贵族还享有其他特权,他们有权治理自己的领地,包括向土地征税,蓄养农奴等等。
贵族的头衔还是世袭的,只要你的祖上是贵族,你的子子孙孙都享有这份特权。
严重的不平等自然激起了下层社会的强烈不满。
所以,在反对贵族特权这件事上,国王与平民是站在一起的。
平民痛恨的是社会不公正,国王则是出于政治的考虑,他希望贵族能交出特权,以便于维护国王的权威。
路易十六画像既然国王与平民都反对贵族特权,是否意味着贵族就是所谓的“封建反动势力”呢?也不是。
如果说老百姓最关心钱的问题,那么对贵族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权利。
法国有不少贵族深受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他们推崇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学说,认为王权应该受到限制。
这固然是出于维护特权的需要,但客观而言,贵族的政治主张有进步的一面。
他们始终坚持国家应建立一套独立的司法体系,避免国王对经济事务过多的干涉。
很显然,这些思想触犯了国王的根本利益,路易十六是反对司法独立的,这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加一副镣铐。
况且,国家财政深陷赤字泥潭,眼下正是国王急需用钱的时候,谁也不希望手脚被捆住。
所以,真正与国王有实质性利益冲突的,恰恰是贵族,而非平民或资产阶级。
前者想削弱后者的特权,后者则要捍卫特权,两者皆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都在争夺舆论的话语权。
2/6 为什么要召开三级会议那么,路易十六在政治上是不是一个顽固的保守派呢?并非如此。
前面说过,国王并不排斥改革。
他很清楚,想要收揽人心,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比如,路易十六曾设想过一部自由宪法,宪法的内容包括宗教宽容、取消酷刑、允许地方自治、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等。
仅仅从这些内容来看,路易十六似乎是个开明之君。
在位期间,路易十六还任命了一批眼界开阔,精明能干的社稷之臣。
比如财政总监杜尔哥,他主张纳税一律平等,杜绝奢靡之风,减轻农民负担,还剥夺了贵族的部分经济特权。
杜尔哥使法国的财政起死回生,他的改革大快人心,赢得了平民的拥戴。
而另一位能臣名叫内克尔,此人生于瑞士日内瓦,非常熟悉共和制度,对英国的君主立宪也甚为推崇。
他后来也担任了法国的财政总监。
在职期间,内克尔曾向国王建议,恢复闲置已久的三级会议,并将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扩大至其他两个等级的两倍。
财政大臣内克尔这个三级会议到底是怎么回事?三个等级又分别指谁呢? 在法国,第一等级是指的是神职人员,第二等级是贵族,而平民则属于第三等级。
三个等级中,平民的地位最低,但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98%。
虽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平民在政治上却没有多大的发言权,政治基本由贵族和教士所操控。
三级会议在法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早在1302年就作为一个顾问机构被设立。
三级会议最初的职能,是让社会各阶层有机会参政议政,各抒己见。
然而,随着王权在之后几百年日渐扩大,三级会议名存实亡,慢慢地成了摆设。
其实,即使三级会议真的召开,也商量不出什么大事。
按照传统,三级会议是各等级分别召开的,说白了就是各自关起门来开小会,最后把意见呈送到国王那里。
法国讽刺三等级的漫画这种模式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平民永远无法否决前两个等级的决议,因为彼此的讨论是隔绝的,弱势的一方没有发言权。
所以三级会议名为各界协商,实际上只是各玩各的,无法成为多数人表达利益诉求的正规渠道。
路易十六试图改变这一状况,在内克尔的建议下,他决定恢复三级会议,且一改关起门来各顾各的传统,让所有人齐聚一堂,共同议政。
平民代表的人数也比贵族和教士多出一倍,达到了600个,而后两者只有300个。
说到这你是否觉得,路易十六难道是个替平民着想得“好皇帝”吗?事实不是这样。
路易十六的出发点,是想借平民的力量向贵族夺权。
三级会议之于他,不过是用来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途径而已。
他明白,平民痛恨贵族老爷已久,如果能让他们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在公开场合与贵族当面对质,那贵族迫于压力,一定会向国王妥协。
更何况,先前的一些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成效,平民应该是支持国王的。
于是在1789年5月,举世闻名的三级会议在凡尔赛正式召开。
3/6 三级会议上的各方博弈虽然三级会议名义上打着平等的旗号,但从会议一开始,各方就因为各种小事产生了风波。
按照规定,国王率先接见第一和第二等级的代表,这原本也没什么。
可第三等级的代表却为此等了足足三个小时。
这让他们觉得,政府明显不待见他们。
此外,三个等级的代表在服饰上也被要求有所区别,贵族穿着金色的长袍,教士则身披红色斗篷,第三等级却被要求穿着黑衣入场,这就让平民显得低人一等。
在座位的安排上,贵族和教士的座位已经提前被安排好,平民代表却没有,他们必须抢位置坐。
这些虽然是细节,却向第三等级传递了一个信号,政府压根就没有邀请他们参与政治的诚意。
但令路易十六没想到的是,即便平民与贵族相互看不顺眼,他们却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就是希望通过宪法限制国王权力,建立代议制政府,让更多人获得投票权。
这就奇怪了,如果说这一主张仅仅是由贵族提出的,那还好理解,为什么平民现在也跟着唱对台戏了呢? 道理很简单,三级会议之前,路易十六就承诺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并愿意倾听所有人的呼声。
他原本以为,可以借第三等级的力量压制贵族,平民和自己是一条船上的。
殊不知,一旦大家真的面对面交流,就绝不是谁对谁错那么简单了,他们很可能相互利用,联合起来表达共同的诉求。
你可能又要问,既然路易十六先前已经有了那么多改革措施,也确实收到了成效,难道平民就不对这位国王“感恩戴德”吗? 这并不是民众对国王“忘恩负义”,而是一旦权利这扇大门被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
平民打破百年来的传统,第一次与贵族与教士同堂议政,这是他们难得的翻身机会,自然得设法追求一切想要的权利。
更何况,约束国王的权力,对平民有百利而无一害。
毕竟,前两位国王的横征暴敛历历在目,一旦国家想花钱,最倒霉的还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平民又怎么敢完全指望由新国王替他们做主呢?自然而然,他们希望自己的事由自己做主,从而避免来自国王与贵族的双重打压。
当然,平民之所以反对国王专制,还有更深刻的原因,他们觉得,唯有彻底取消一切特权,他们才会有翻身之日。
而在所有特权中,绝对君主制就是其中之一,它应该像贵族特权一样被一起废除,且处于民众的监督下。
不仅如此,平民的主张还更进一步。
他们想要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财富除了将一部分上缴国库,其余的全部归国民。
这一主张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贵族,自然无法得到后者的认可,就连路易十六也觉得太过分了。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量出现了,作为第一等级的教士,他们决定支持平民,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到了第三等级这边。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4/6 夺取主权我们都知道,法国是天主教国家,过去几百年来,天主教徒在社会上享有特权。
在过去,不少宗教人士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比如著名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他还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外交家,被誉为法国专制制度的奠基人,是17世纪欧洲数一数二的人物。
黎塞留但随着启蒙思想深入人心,宗教人士的特权饱受抨击,宗教宽容也让异教徒获得了社会承认。
而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崛起,也让政权变得越来越世俗化,教士的地位大不如前了。
正因为如此,教士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转向了平民立场,尤其是很多地方上的神职人员,他们无论是政治权利还是经济地位,已经与平民别无二致。
虽名为第一等级,内部的分化却很严重。
甚至不乏主动为平民代言之人。
比如,有一位教士名叫西哀士,他曾经是法国地方上的一位代理主教,1789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什么是第三等级?》公开为广大平民辩护,后来,西哀士当选为平民代表参加了三级会议。
西哀士这位西哀士在三级会议上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正是在他的鼓动下,不少教士也加入了第三等级的阵营,如此一来,双方的力量对比就产生了变化。
第三等级的人数突然增加,可以同特权阶层分庭抗礼。
而平民与贵族问题在很多基本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贵族只同意平等纳税,却拒绝放弃其他的特权。
现在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王身上,因为国王也开始对平民的过激主张表示了不满。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直到6月10日,情况急转直下。
作为第三等级代表的西哀士决定打破僵局,在他看来,眼下的局面已经无法靠三级会议来解决,必须另立决策机构,与特权阶级断绝关系。
于是,他提议第三等级成立国民议会,绕开政府自行商量。
后世有历史学家把国民议会的成立,视为法国大革命的开端,因为这是主权从国王转到了民众手中的标志。
不仅如此,西哀士还号召其他等级加入国民议会,一些教区神甫答应了邀请,在他们的影响下,第一、第二等级内部开始产生了分裂。
国民甩开政府另起炉灶,这当然是国王无法容忍的。
偏偏在这时候,路易十六的长子不幸去世,这件事让国王深受打击,进一步加深了对第三等级的憎恨。
但此时的政府还有回旋余地 ,内克尔提出了一项改革计划,主张把一切公职向社会公开招募,无论你的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干,就能进政府任职。
另外,内克尔还建议国王,赶紧推出一部符合民意的宪法,而且必须在国民议会开始行动前颁布,让合法性保持在政府手里。
可偏偏在这时候,路易十六拒绝了内克尔的提议,从而失去了挽回时局的最后机会。
为什么路易十六对内克尔的提议置之不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内克尔是瑞士人,在法国宫廷,很多人一直把他当做外国佬,加上内克尔有明显的亲英倾向,路易十六一直觉得他和自己不是一条心。
另外,路易十六还是个耳朵根很软的人,尤其容易受到他老婆的影响。
路易十六的妻子名叫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公主,这位王后花钱如流水,是贵族阶级的捍卫者。
当初正是她的坚持,使一代能臣杜尔哥被迫下台。
而现在,同样是她联合宫廷权贵,逼迫内克尔修正改革方案。
面对来自宫廷的压力,内克尔无能为力,只好走上了与前任相同的道路——辞职了事。
5/6 路易十六的妥协和反复而就在内克尔辞职之前,6月20日,国民议会在巴黎一处废弃的网球场召开大会,同时宣布,倘若国王不颁布一部取消所有特权的新宪法,国民议会拒不解散。
这已经不再是商量,而是要挟了。
但路易十六在接下去两三天所做的事,就有点令人费解了。
6月21日,路易十六召开御前会议,否定了内克尔的改革方案,内克尔随即辞职。
此时的路易十六似乎站在贵族这一边,他答应税收平等,但支持并维护传统的等级制度,换句话说,他同意保留贵族的特权。
网球场宣誓可仅仅过了两天,也就是6月23日,国王又发表公开讲话,答应剥夺相关的特权,他甚至宣布,他决定维护人民的幸福,和广大代表共同协商下一步该怎么做。
但问题是,路易十六所谓剥夺相关特权,说得又很模糊,到底剥夺谁的特权?剥夺多少,都没有明说,所以,他的讲话既无法获得第三等级的认同,也让贵族非常不满。
结果就让一部分贵族觉得,你国王在大事上做不了主,出尔反尔,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再投靠你呢? 于是,先后有47位贵族加入了国民议会。
路易十六眼见大势已去,干脆命令其余的贵族也去加入国民议会。
就这样,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第三等级倾斜,不知不觉中,国王已深陷漩涡,他很快将发现,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将彻底超出他的控制和预期。
那么,路易十六为何要自掘长城,下令贵族们也投靠国民议会呢?不是因为他真心希望改革,而是迫于民众的压力。
内克尔辞职后,越来越多的民众齐聚凡尔赛宫周围,大声呼喊,要求国王承认国民议会的合法性。
面对汹汹民意,路易十六不得不屈服,但这也让贵族们看出了他的软弱,眼看国王不行,特权阶层也走向了瓦解,贵族们开始分裂,不少人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新成立的国民议会上。
事到如今,倘若路易十六彻底向民意妥协,那他至少还可以像英国国王那样,接受新宪法,同意君主立宪制,做个有名无实的“虚君”,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那么他给历史上留下的形象,也许将是另一副模样。
但国王偏偏不甘心,在答应了民众的请求后,7月1日,凡尔赛附近突然增加了25000名士兵,有传言称,这些士兵的目标是国民议会。
正是这个危险的信号,让广大国民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很多人认为,国王打算用武力解决争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
两星期后,举世闻名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7月14日上午,人们冲进荣军院夺取武器和大炮。
随即攻占了巴士底狱,这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接下来几天时间,巴黎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叛乱者。
虽然军队有足够的力量镇压暴动,但军官们却对国王说,他们拒绝服从开火的命令。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人权宣言》发表,国王被迫接受国民的条件,路易十六最后也被软禁起来,于1793年1月被送上了断头台。
6/6 总结路易十六的结局令人唏嘘,他也许不是个好皇帝,但与我们通常所谓“亡国之君”也有不小的差别。
在生活上,路易十六并不像祖辈那样挥霍无度。
在政治上,路易十六也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他也曾试图拯救这个国家,奈何汹涌的时局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路易十六缺乏政治手段吗?好像也不是。
至少从一开始,他通过三级会议来解决财政问题,利用平民和贵族的矛盾迫使贵族妥协,这个想法的初衷不算错,而且于公于私两头兼顾,即巩固了权力,又赢得了民心。
还有人指责路易十六不够强硬,但如果你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下,难道强硬就有用吗?越是复杂的社会矛盾,越无法单纯靠强硬手段来解决。
既然如此,那是否意味着路易十六是无辜的,他只是个冤大头,在时代的滚滚洪流面前无力回天呢?也不能这么说。
正如前面我们看到的,路易十六是个缺乏主见的人,面对快速变化的局势,这是个致命伤,因为这意味着你极易被他人的意见给左右。
比如当初搞改革时,路易十六进行地并不彻底,明明有助于国家现代化的举措,却因为贵族与王后施压戛然而止。
而他在国民议会成立后的一系列做法,更使他优柔寡断的短板暴露无遗,一会儿支持贵族,一会儿响应平民,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两边不讨好,使最高统治者丧失公信力。
如果以上是路易十六失败的性格原因,那么比性格更致命的,是其认知上的缺陷。
首先,路易十六低估了三级会议召开的政治后果,让三个等级的人加入一起商议大事,表面上实现了包容兼听,实际的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
尤其在各方的处境、地位和价值观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同台辩论的结果只能是各讲各的,完全无法达成意见一致。
然而,即便各等级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也不意味着都是铁板一块,等级内部也有矛盾和分裂,当面临共同的敌人时,他们也会进行合作和交易,形成一个个新的权力中心。
说到底,等级与等级之间,并不是单纯的对立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勾连,这会给政治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路易十六真正的问题在于,他试图用复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而事实上,他既低估了问题的复杂性,又高估了自己驾驭复杂方法的能力,最终让局势彻底失控,自己也背负了骂名。
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所言:“路易十六所要进行的事业,是他的能力和素质远不能承担得起的。
”说到底,面对空前未有之大变局,判断力与决策力,往往比行动力与领导力更重要,这恰恰是路易十六所缺乏的,他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下一篇文章我将带您了解,路易十六是怎么死的。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税,还是路易十六的死因(路易十六冤枉吗)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