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北京有“七环”、上海有“四环”,那么杭州呢?(北京上海有几环)

发布:2024-09-09 浏览:50

核心提示:用速度连接城市与繁华,交通成为都市圈发展的优选项。作为城市的命脉,交通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说,每一次城市格局的变化,都无法与交通线网的拓展和交通方式的改进脱离关系。对杭州来说,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嬗变为“一江春水穿城过”,杭州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城市的未来有了更广阔的前景。而随着“中环”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三环城市”杭州也将再次迎来更新迭代。“中环”的破局8月1日,横跨余杭、临平的运溪高架路全线通车。首批上桥体验的曾先生说:“以前觉得良渚和未来科技城有点远,在高架上开了一

用速度连接城市与繁华,交通成为都市圈发展的优选项。
作为城市的命脉,交通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
可以说,每一次城市格局的变化,都无法与交通线网的拓展和交通方式的改进脱离关系。
对杭州来说,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嬗变为“一江春水穿城过”,杭州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城市的未来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而随着“中环”加快推进,杭州都市圈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三环城市”杭州也将再次迎来更新迭代。
“中环”的破局8月1日,横跨余杭、临平的运溪高架路全线通车。
首批上桥体验的曾先生说:“以前觉得良渚和未来科技城有点远,在高架上开了一圈发现只要十多分钟就能到,而以前高峰时我一小时都开过,高架路真的很方便,拉近距离了。
”运溪高架路的建成通车,除了拉近余杭和临平两地居民的物理距离外,也指向更深远的意义。
作为杭州都市区中环首个开工、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项目,它进一步完善了全市快速路网的总体布局之外,标志着杭州迎来了“中环”时代。
如果说,杭州的绕城高速是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内核的运行之中,那么“中环”的出现,则让城市的骨架更为舒展。
早在2006年,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的流量就接近饱和。
建成于2003年,总长123公里的杭州绕城高速,起初的日均设计流量仅为5万至8万辆,早已不适应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体量,“中环”建设的提出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为进一步完善杭州环线路网,杭州的交通部门研究提出了杭州环线路网体系,即在“一绕”(绕城高速公路)和“二绕”(杭州都市圈环线)之间,利用国道原线位进行提升。
有一个形象的解释,“中环”就是位于“一绕”和“二绕”中间的环线。
▲ 运溪高架路开通 李忠/摄从国家视野看,建设交通强国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再到杭州规划的落地,《杭州市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广域辐射的道路网”,“建成杭州中环”。
杭州都市区中环项目全长约200公里,有望在“十四五”时期基本贯通。
“中环”的出现,让“星城”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相关业内人士分析,“中环”是杭州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中,一股强劲的交通力量。
“中环”的建设不仅仅是推动了“星城”的生长,更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的想象。
纵观东京、纽约等世界著名都市圈,都呈现出地理空间的“非跳跃式”外扩,形成了“15公里核心半径,30公里短轴半径,50公里长轴半径”的圈层结构。
其中,30公里的短轴半径是城市爆发式裂变关键的“交通要道”。
结合杭州来看,如果15公里核心半径是“一绕”,50公里长轴半径是“二绕”,那么30公里短轴半径则是“中环”。
“中环”的建成,将让杭州形成更为开放的发展格局,并推动城市向各个方向拓展。
都市圈里的机会英国国际城市学家彼得·霍尔爵士曾经预测,未来的大城市将不再是“一城独大”,而是发展成“多中心的超级大城市群”。
印证这个预测的是国内城市群和都市圈纷纷崛起。
2007年,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市长联席会,宣布启动建设杭州都市圈、打造长三角金南翼。
也在那时,一条既可以连接都市圈的道路,也可以承担杭州绕城功能的高速公路,成为大家共同的期望。
杭州“二绕”就这样应运而生,它既是杭州城市规模扩张的产物,也是杭州都市圈发展的客观需要。
2020年12月22日,杭州“二绕”西线正式通车。
沿着“二绕”西线,从最北的德清到最南的诸暨只需一个多小时,至此,都市圈节点县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引领杭州都市圈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 运溪高架路开通 李忠/摄“二绕”西线完成了杭州都市圈“一环六带”的空间布局,紧随其后的“中环”则使杭州都市圈全面进入“环线时代”。
“中环”途径杭州、嘉兴、绍兴三市,并连接杭州西站、萧山机场、火车东站、萧山南站等交通枢纽,助推了杭州都市圈同城化进程。
从国外城市经验来看,主城和卫星城之间的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将更能吸引主城的人口在卫星城集聚。
“到2035年,都市圈区域城乡实现全面融合,一小时通勤圈内实现同城化发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杭州把雄心壮志写在了蓝图之中。
在便捷交通之下,都市圈的合作形态将迎来升级,节点县市或将更好地担负起杭州“卫星城”的功能。
可以预见,未来都市圈共享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互联互通,更是治理经验、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多方面的“同频共振”。
“三环城市”的明天1992年,北京二环线建成,全立交,没有红绿灯。
这也是我国第一条城市快速路环线。
从二环内的胡同,到五环的产业园,再到七环的京津冀一体化,北京的环线是城市改善拥堵的方式,也是城市迈入现代化的标志。
相比北京等城市的“环数”,杭州似乎在数量上缺乏优势。
那杭州为何只是“三环城市”?“北京等地的环线比较多,是因为不少环线承载着中心城区快速干道的功能,环也比较小。
”在中交设计院道路交通设计师胡宇翔看来,杭州的中心城区受西湖、群山以及钱塘江等地理因素限制,快速干道多以东西或南北走向布局,不适合以环线形式布置快速干道,所以杭州的第一个环就比较大,是绕城一周的环。
在不断生长的城市框架下,“三环”真的够了吗?横向来看,杭州第二个环即“中环”,与伦敦外环、北京六环、上海郊环长度基本一致,都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小时通勤圈的范围。
在《浙江省综合交通枢纽“十四五”规划》中能探寻到杭州环数的奥秘。
“杭州将通过构建‘三枢一轴、三环六射’格局,全方位打造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核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数据显示,杭州早已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和千万人口俱乐部。
以“三环”为牵引的城市格局,将是城市能级的蝶变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三环”是交通大动脉,也是产业大廊道,更是发展金腰带。
“三环城市”之下的杭州,将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有了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作为基础设施,接下来发展要素的集聚、产业的融合才会水到渠成。
从“九大星城”的辐射到杭州都市圈的融合再到长三角一体化,“三环”拉开了杭州城市框架,有助于完善开放大通道,有助于吸引开放要素沿路集聚,让城市的发展迎来新的拐点。
作者:王幸芳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1年第18期原文标题: “三环城市”,重塑杭州的发展格局投稿信箱:hangzhouzazhi@163.com排版编辑:毛婷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探讨上海轨道交通发展思路问题:过分依赖环内换乘站,外围换乘少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