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物理论看、看见和没看见——关于理论物理的职能定位及其重要性的思考 @中科院物理所@西北工业大学@头条科学摘要:我们的眼睛向外“看”时极度依赖“光”;而我们的意识的高级形式——“认知”的形成,也极度依赖“光”,可我们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光”,于是我们陷入“光”的困境。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我们真的“看见”了的,什么是我们以为自己“看见”了的,而什么是我们“没看见”的。
通过“观察黑暗”、“物体的运动透视原理”和黑白实验,使我们明白了这样几个道理:第一,我们的视觉神经中枢正是通过获得并对比不同的光之间的差异来实现“看”的效果的。
第二,在我们的“看”这个动作中,不同的光之间的差异是真实的、确定的。
第三,在我们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时,明确我们获得的结果中哪些是确定的,对我们甄别我们在实验中获得的结果的正确率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还能坚持认为实体物质微粒在微观运动中不存在吗?问题二:对理论物理来说,去引领实验物理的研究,和去把关实验物理的研究,究竟哪一个角色是它能够做到的,对我们当前来说,它充当哪一个角色更有价值、更重要呢?关键词:理论物理学,看,看见,光、意识、认知、文明、观察黑暗,物体的运动透视原理,黑白实验。
中图分类号: O41 理论物理学 R35 人体生物物理学正文0. 引言CEPC官网的时间表[1]以及《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2]显示,CEPC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中。
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提到,建设CEPC的目的是“用以研究希格斯粒子及相关科学问题,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的线索”。
该描述在梁羽铁,杨一玻,赵宇翔等学者2020年8月发表的文章,《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3]中关于建设该对撞机的研究方向的介绍中得到印证。
该文中介绍说,CEPC项目的目的包括四个部分:5.1 质子内部自旋结构;5.2 原子核介质效应;5.3 强子与奇特强子态;和5.4 质子质量起源。
在“5.4 质子质量起源”中,文章特别提到,“……人们不仅不理解质子自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