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通讯员 陈东 郭光近日,威海海马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尼龙簇绒地毯从威海港装船出发,随后到青岛港换乘内支线船舶并运至日照港,最终从日照港通关出口海外。
此票货物实现了“三港之间、两次转运、一次申报”,成为“青岛-日照-烟台-威海”集装箱货物无缝对接、高效运转的开端。
据了解,随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跨港区、多类型转运模式日趋增多,港口及进出口企业对于推进干线港、支线港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企业在支线港口“一站式”通关有着迫切需求。
另外,由于各港口国内和国际航线布局不一,烟威地区直达日照的内支线船舶航次有限,该地区腹地货物途经青岛换船转运至日照出口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且,此类业务如果临时变更支线船舶,操作环节较为复杂。
因此,企业对省内港区间进一步提升物流时效、降低转运成本等需求强烈。
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青岛海关靠前指导企业完成转关运输申报、驳船备案、转运平台对接等相关工作,加大对该业务的政策宣讲力度,指导企业梳理报关、查验、转关核销等业务流程,全程跟进保障货物快速通关。
同时,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组织所属黄岛、日照海关两个代表性隶属海关,到青岛港、日照港等广泛深入调研,并与烟台港、威海港及相关代理企业密切协作,共同破题答题,联手打造“跨港区智能转运平台”。
“跨港区智能转运平台”整合了口岸智能化监管设施,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推动监管模式改革,通过与港口、监管场所、运输企业的数据共享、智能互联,应用智能安全锁、船舶AIS轨迹监控等新装备,使跨港区转运更加集约高效、顺势智能、便利无感。
应用“跨港区智能转运平台”后,企业仅需从出发港办理一次申报手续。
填写目的港后,多次换船的中间操作将由转运平台完成,打通了山东港口多港区转运通道,实现了“两次中转只需一次申报”以及“内外贸同船运输实时监控”等智能化转运操作,极大地简化了物流流程。
“支线船舶开展的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具有舱位共享、高效快速中转、码头高效作业等特点,能实现内外贸集装箱同船配载、同船运输、同船抵达。
”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副总经理谢海泓介绍说,四港联动能够有效发挥支线灵活转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驳船舱位利用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为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青岛海关还积极支持开展跨港区国际转运、中转集拼等业务,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政策,助力山东港口加速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