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孙飞 王西源)今年3月22日,西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西安市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简称“三小条例”。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今天(3月29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城中村等小餐饮聚集较多的场所,发现许多小餐饮经营者不但没有健康证,就连餐饮许可和营业执照也没有。
“一村两貌” 南窑头东社区小餐饮经营超九成资质不全西安市雁塔区南窑头社区是西安市现存规模较大的城中村改造社区,虽然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小餐饮经营仍存在较大的问题,记者今天沿南窑头东社区的一条饮食主街走了一圈,发现几乎每家小餐馆都没有经营许可,经营者也没有健康证。
记者:“餐饮许可证和健康证有没有。
”餐馆经营者:“没有。
”记者:“现在还没有,嗯。
”餐馆经营者:“我们营业执照办了,你说还有啥,健康证,礼拜六礼拜天休息,办不了我们礼拜一再办。
”记者:“之前没有?”餐馆经营者:“这村子都没有,不是说光我们一家没有。
”记者:“营业执照总有吧,做生意总得有营业执照,那个办了没有?”餐馆经营者:“整个西安哪儿有?这村子多了,哪个村子有?”当记者问起这些经营者为何不办理相关手续时,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
餐馆经营者记者:“为啥没有?”餐馆经营者:“干不下去准备转让了。
”记者:“那你开始开店之前总该知道,做餐饮得有餐饮许可证。
”餐馆经营者:“以前没干过。
”记者:“不知道程序。
”餐馆经营者:“嗯。
”餐馆经营者:“我们想着在村子里也没人查,所以现在咋说呢,人家都没办我们觉得,也没人查就无所谓了。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整条饮食街上的20多户餐饮经营者,几乎九成的经营者明确表示没有办理餐饮许可证和健康证,剩下的经营者声称手续都有,但都不在店里。
也就是说,在记者走访的南窑头东社区的20多家小餐饮经营者中,没有一家可以拿得出任何餐饮经营许可资质。
“一村两貌” 南窑头西社区饮食街各项经营资质样样齐全南窑头社区分为东西两个社区,记者所调查的东社区小餐饮经营许可完全不符合规定,但很有意思,在南窑头西社区,这种情况不但不存在,而且小餐饮门面还都被规范的划分在一条餐饮街上,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南窑头社区西区南门内,有一排餐馆,这里的餐馆不但装修规格,门头设置统一规范,而且每家餐馆的醒目位置都挂着一张“公示牌”。
公示牌内容包含小餐饮备案表和经营者的健康证明,与仅有一门之隔的南窑头东社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餐馆经营者:“弄这(公示牌)还是可以,还是好。
”记者:“为什么?”餐馆经营者:“这样人家吃餐饮就放心了,一看这就知道啥都好着呢,(经营者)人也健康。
”餐馆经营者:“感觉还是有变化的,最起码顾客一进来看就你这是正规店,也敢放心食用,这个没花钱,只要你什么资料都递上去,什么都达标都可以了。
”按照“三小条例”中“许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西安市各区县、食药监、公安局等部门应在全市范围内对小餐饮小作坊和摊贩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化引导,达到从业知晓率100%、符合条件的许可和备案率100%,建立监管档案率100%。
从南窑头村的实施情况看来,虽然同在一个村,但东西两个社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番景象。
南窑头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坦言,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社区内流动人口太多了。
西安市雁塔区南窑头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根虎:“存在的原因是我们是由原来的城改社区转变到现在的社区,村里头的流动人口特别多,所以管理起来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一直在配合街办和区上,一直在对小餐饮一直在提升改造。
”陈主任介绍,从基层实际来看,对于小餐饮小作坊和小摊贩的整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合理引导小餐饮经营者规范化,居委会在西社区试点餐饮一条街,实施食药监部门统一的小餐饮经营许可标准,陆续吸引了20多户条件较好的小餐饮经营者加入了示范经营。
西安市雁塔区南窑头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根虎:“咱西区的示范街的标准现在已经统一出来了,咱以后就把(东区)小餐饮提升的目标就是西区统一化,这样以后对咱村里人还有在这里住的流动人口的食品安全就有保证了。
”陈主任表示,在规范化之前,西社区小餐饮经营和东社区面貌一样。
现在西社区餐饮一条街示范效果比较明显,居委会和当地食药监部门也正打算在近期对东社区小餐饮经营者展开宣传引导,逐步实现标准化经营。
西安市雁塔区丈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所长曹剑:“这个办的方法非常简单,总共只有七项内容,大家递交了申请书,营业执照复印件,健康证复印件等手续以后,我们做完受理,就会到现场核查,现场符合要求以后,就会给大家发放小餐饮服务的许可证,办理小餐饮许可证是没有任何费用的,希望大家配合我们把食品安全这件事情做好。
”